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之不足

(2011-06-18 02:53:48)
标签:

教育


笔者有幸使用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已数年,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北师大版 数学     实验教材的编写有鲜明的特点,从知识、能力、情感这一条主线来看,内容显得新颖,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     质有很大的启发作用,教材贯穿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有用的数学的思想。

 


       但是通过实验学生在高中时的表现,高中教师对这些实验学生的评价以及这些实验学生在高考中的成      绩,促使我们反思我们教学行为,我认为实验教材编写明显地存在不足,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商榷:

 

1、弱化了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正以超人的速度日新月异,但是,笔者认为,对于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而言,运算能力是教师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主要方面。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感受到目前学生的运算能力大不如以前了,特别是口算和心算能力差,学生动不动就要使用计数器,思前思后,我感受到教材的编写没有注重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例如数的开方一节,教材对二次根式的化简安排得不够,学生的运算没有得到强化,在后来的学习中常出现问题。再如,教材对分式的化简要求不够高,内容偏少,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也产生了影响。

 

2、教材的编写一味追求新颖,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忽略了知识的连续性,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理解出现障碍。

 

    例如:关于函数的相关知识,以前是到了初三才涉及,而现在在初一就有相关内容,函数知识本来就抽象,难以理解,对于十一、二岁的学生来说,理解、运用起来就更加困难。

 

    再如:教材对实数的编排是先讲算术平方根,后讲平方根,笔者认为应先讲平方根,后讲算术平方根,由于人的思维受先入为主的影响,容易把平方根看成只有算术平方根,实践教学表明,学生的确容易出错,长期以来,就形成了一种痕迹性错误。

 

3、教材轻视了对概念的准确定义以及定理的推理论证。没有展开分析、讨论,只要求学生去记概念、定理,讲求会用就行,这叫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显然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例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材中没有证明过程,而是让学生用剪纸拼接实验来加以说明,这是逻辑推理的一大忌讳,不利于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此外,在章节后面的作业中,也极少出现对基本概念的讨论题,学生学后对概念仍模糊湖清。

 

4、教材在内容上力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但是,许多例子只是城市学生能感受到的,对于贫穷的农村孩子来说,仍然是陌生的、遥远的、没有触及的。如摩天轮电梯之类的实例。学生没有亲切感,也就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5、新教材内容跨度比较大,有的内容要求高,很难实施分层教学,特别是贫困农村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资源贫乏,难以自主学习。  

      新教材内容丰富,涉猎面大,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教学思想方法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有一些章节既无上  又无下底,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无法把握准教学要求,这样的教学内容,对于超级大班而言,尤其显得   难以实施教学,对于考试制度,更显得力不从心,一些教师拔高教学要求,使得部分学困生望而生畏,失去自   信,这也就导致了现在的学生过早地出现了两极分化。

 

6、新教材倡导探究性学习,教材中到处是议一议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这样,现在的课堂教学活跃了,热闹了,学生议的多了,练的少了,考试的分数越来越少了。笔者认为,新教材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探究性教学,是一个值得研讨的课题。

 

例如:今天问号上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就有一个判定的方法被北师大版删除了:“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这个判定方法刚好是跟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对应的。有学生问我:“老师,有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吗?”

 

我说:“是,但是这个判定方法在新教材已经删除了,旧教材就有。你们在遇到这样的条件的时候,还是  转化为利用对边或者对角线去证明吧。”

 

学生们都很不理解:为什么要删除呢?就像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刚好是对应的,多好记忆呀。为什  么在平行四边形就不行呢?

 

问号也无法理解。但是还是很无奈的接受着:因为如果用了其它的不是书本上的理论或者是方法去做几何  证明题,在中考的时候是会扣分的。


7、实验教材与高中课本完全脱节。

 

    初中数学使用的北师大版的实验教材,但是高中数学仍然使用的是以前的版本,这给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第一、从内容上来说,初中实验教材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将原有的知识进行了删减,但是高中教师并不知道这些知识在初中已经删减了,仍然用原有知识进行讲授。

    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立方和、立方差公式等等。第二、从知识认知程度和要求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分解因式》这一章,实验教材要求较低,甚至连分组分解法都已经删除,但是在高中却要求学生能灵活应用,这有怎么可能呢?当学生在听课中目瞪口呆的时候,高中教师往往会发出“你们这也没有学过吗?”、“初中数学教师没有教书吗”的感慨,你说初中数学教师冤不冤?

    以上是笔者在使用数学新教材后的点滴体会和反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若有不当,敬请同行们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