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保健健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
分类: 骨髓瘤专题 |
随着医学事业的进步,各种干细胞治疗方法逐渐成熟,不但对于血液疾病,而且对于心脏等许多疾病也有广阔的前途。世界上发达国家投入巨资,研究干细胞的应用。相信不久的将来,干细胞研究将会带来医学上的重大突破,征服许多疑难疾病,造福于人类。
目前,在临床上,干细胞治疗还局限于血液病范围。我做过两次自体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过来人了。
有的病友,谈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总是大惊失色,认为进行这个治疗,恐有性命危险,大有谈“移”色变的样子。
其实,这首先缘于混淆了异体移植和自体移植的区别。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由于存在排异的关系,成功率确实比较低,据说大约只有30—50%。而自体移植用的造血干细胞,是咱自个的,纯粹的“自产自销”,没有排异的后顾之忧,自然也就可以放心大胆了。当然,风险不能说一点没有,听说仅比做阑尾手术大些吧。
接受移植要进“仓”,就是层流室,绝对的无污染。事先要剃头,落发为僧的样子。因为从小到大,没有剃过光头,我剃头以后,觉得面貌大改,十分新鲜,就照了几张相片,留作纪念。
按照医院的要求,要提前把仓里换洗的衣物和日用品送进去消毒。为准备这些零碎,我很费了一番脑筋,好像不是去住院,做一项大的治疗,倒像是准备外出旅游。我专门去了趟书店,精选了一本小说和一本研究中国民歌的著作。另外,对MP3里的音乐,也做了更新和调整。当然,手机啦,充电器啦,更是必不可少之物。
终于要开始实施移植了。进仓前先沐浴,换下原来的衣服,穿上事先送进去消过毒的那一套。我一边洗一边想,前边落了发,这会又沐浴,就差焚香,和出家差不多了。
说这仓是“斗室”,一点都不过分。仓仅有大约八九平方米大小,从床边走到门口,一共六步半。仓里有一床、一椅、一只床头柜和一台小电视机。两侧墙壁镶着两扇巨大的玻璃窗,一面和陪护的家属相临,一面和护理部隔着。进到这里边,和陪人只见其面,而不能闻其声。要想聊两句,还得通过电话。两人隔着玻璃,拿着电话,做着手势,弄出各种表情,倒有点像探监。再就是里边通风机送风的声音大点,呼呼的,医生说有四五十分贝。
超大剂量的化疗,要做两天。这个我有经验,为了减少胃肠道的反应,从开始用药起,就不吃过多和难消化的东西,拿安素顶饭,多喝水,加快药物的排出。要说难受,也就是这头几天,恶心、疲倦,话也不想说,电视也不想看。两天过得也快,药用完了,自个的干细胞也打进去了,剩下的就看咱自己的本事了,什么时候白细胞涨到标准,什么时候班师回朝。
打第4天起,精神头又起来了,想吃点东西,和守在外边的老婆孩子聊几句,拿着遥控器一路狂扫,确定每天必看的频道和节目。记得第一次移植的时候正播超级女声,我看别的,小护士不愿意,说这么大事你都不看,挺埋怨我的。我想,咱别让人失望,也别显得忒老套,看吧,因此知道了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剩下的人记不住了。我记得,还看了电视剧《吕梁英雄传》什么的,里边的老地主演得挺像。第二次移植的时候,赶上看《大国崛起》。
第7天,白细胞降到了30,血小板也到了6000,差不多到底了。晚上输了一份新鲜的血小板,免得出血。这几天的日子,除了看电视,翻两页小说,就是拿着歌本,从第一页第一首歌起,一直往后挨着唱,哼哼唧唧的。小护士进来搞卫生,听着直乐,说你这人挺逗,准能早早的出去。跟朋友发短信瞎侃,一只手输液占着,另一只手输入字码,还挺快。先前的《仓中小曲》,就是那时候编的。朋友接着短信,大惊,说你发短信的本事大长。
每天,最头疼的事,是跟老婆商量今儿吃什么。说实在的,胃口不怎么样,吃什么都没味儿。但人是铁,饭是钢,为了咱革命的本钱,总得努力进食吧。食谱如下:早餐,豆沙包子,冲鸡蛋或油茶。午餐,汤面条或馄饨。晚餐,大米粥,炒青菜。两餐中间,让家人送果汁、红茶,可劲儿地往里灌。总之,要好消化,半流质。话说回来,这时候,就是给个肘子,弄二斤鲍鱼,我连看都不看。
一天中,最高兴和重要的事,就是打听今儿的血象是多少,应该每天都是“牛市”才好,这关系咱什么时候出去呀。白细胞从30到70,到120、170、240、330、560、1100、2100,头一次移植是第18天,第二次是第17天头上,一直涨到3000多,终于可以“刑满释放”了。
临出去的时候,有点沉不气了,归心似箭,一分钟都不愿意在里边呆下去,嚷嚷着让家人送外边穿的衣服,收拾东西。
回到家,斜靠在床边,拉着妻子的手,默默地看着窗外蓝天、白云、夕阳西下,远山和近处的楼宇都罩着一片金色,呼吸着没有过滤的凉丝丝的空气,甜甜的,耳边也再没有呼呼的风声,一片寂静。
家的感觉,真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