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培云《自由在高处》读后及摘抄
(2012-02-14 11:06:1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想我所想--涛声 |
这是一本充满人文主义色彩的一部书,非常好的一本书。作者是个改良主义又有着很尖锐的批评意识的乐观主义者。书中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知识面非常丰富,从以下的摘抄中可见一般。书中就幸福、自由和自救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书中对世界优秀人文主义电影的观看和介绍是一大特色,受其影响,收藏电影,慢慢观看。
读后感就是对书中的文字进行摘抄,以备经常阅读。有以下文字,我又何必画蛇添足。
自序:因为无力,所以执着。
* 你最大的责任就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易卜生。
* “河水走了,桥还在。日子走了,我还在。”
*
你能为自己决策。那个有决策权的你为什么不给有梦想的你一个机会?你为什么不让他去试试?如果连你都不肯给自己机会,谁又会给你机会?
* 如果不想浪费光阴,要么静下心来读点书,要么去赚点钱。这两点都有用。
* 没有谁的人生可以复制,你也没必要去复制,你只要做最好的自己。时代也一样,没有谁可以回到已然逝去的时代。
* 以独立之志,做合群之事,以思想与良心去担当。
* 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绝望。
* 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是你可以决定你自己几点起床。
* 以自由的名义,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主的生活;以生活的名义,谁也不要鼓励他人牺牲。
* “即使手上有污点,也总比两手空空的好”--伽利略
第一部分:面包与玫瑰
*你需寻得所爱--乔布斯
* 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
*偶尔走失,从未离开。没有比生活更古老的过去,也没有比生活更高远的未来。
*人与人、人与物交往,更多的是通过心灵,而不是通过肉眼可以看到的。
*伴随着社会的两极分化,低三下四、卑躬屈膝的经典姿势偷偷摸摸地回来了。
*人们因为物欲而丢失原本属于自己的时间。就这样人为物所奴役,人为物所谋杀。
*“茅草屋顶下住着自由人;大理石和黄金下栖息着奴隶”--塞涅卡
*生命长远,但若是为了得到所谓的社会承认而永远要做不愿意做的事,不如生命短暂,做了自己愿意做的事。
*如果我向大多数人一样,把自己的上午和下午都卖给社会,我敢肯定,生活也就没有什么值得过的了。--梭罗
*什么时候我们能像流浪汉一样自由?什么时候我们可以碎步徜徉于梭罗笔下郁郁葱葱的树林呢?
*或许可以说,关乎心灵的东西,往往是向善的,导致人走向罪恶的,往往是人的理性抉择,是计算。
*人的幸福感无外乎两个:一是个体独立,而是与人同乐。
*有什么样的心灵,便有怎样的目光。
*一个人的完整权利,至少应该来自两方面的自治,一是思想自由,而是身体自由,而身体自由同样包括行动自由与审美自由。
*在梭罗看来,生活中的新闻不是最重要的东西,最重要的东西相反是那些永不衰老的事件--就像林中漫步、晒太阳之于人的健康一样意义久远。
*谁也不是真理的绝对拥有者。
*暴力是最古老的征战工具,而恐惧使我们失去自由。
*失控的权力一旦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流着口水和肮脏的东西。
第二部分:自救与自由
*每个圣人都有过去,每个罪人都有未来--王尔德
*从自由或人生的角度来说,无论生活在怎样的一个国家或时代,人的一生都像是在“集中营”里度过,集中营是人的境遇或条件。
*生命是没有一个人能够活着逃出去的冒险。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卢梭
*鱼群从来不会为反对捕鱼业而集体斗争,它们只是想怎样从网眼里钻出去。
*人应该在希望中栖居。人应该思考的是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逆境要做什么。
*但我们操心积极生活多于操心那不如意的环境,也许才更有意义。
*通过奖励不仅可以激发个体的潜能,更能实现个人与群体的间接操纵。
*游戏仿佛为每个人都建立起一种宿命,而一旦加入这个游戏,人们都是心甘情愿的弱者,谁都没有能力或意志来破坏这个规则。他们憎恨这个规则,又希望从这个规则中得到好处。
*我们同样惊恐地发现,对于这个充满劳绩的社会来说,不是我们赚钱,而是钱赚我们。它赚走了穷人的一生,同样赚走了富人的一生。
*宇宙中有多少生物,就有多少中心。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中心,因此当一个沙哑的声音向你说“你被捕了”,这个时候,天地就崩溃了。---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
*试想,即使像华盛顿那样能够带领美国人赢得独立战争的开国英雄,如果晚年回不到故乡的葡萄架下,他将是何等的惆怅?
*人世间的屈辱要在人世间声张,人世间的幸福,要在人世间求取。
*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绝望的人。
*大多数公司、学校、家庭以及各种机构,都遵循一条不成文的定律:让人们努力改正缺点。几乎所有人都在集中力量解决问题,而不是去发现优势。
*这就像你在学校配了把钥匙,你拿着它去社会开锁。不幸的是,原来那把锁没有了。大学最要紧的不是给学生分一把钥匙,而是要给学生一套配钥匙的方法,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是什么单位?--人是时间的单位,人是时间的尺度。
*人应该爱时间,而不是爱空间。时间之爱是面向个体,是绝对的,那是我们唯一的存在。而空间之爱是相对的,是面向公众的,是通过物质或精神的契约才得以实现的。
*人应该为时间耕耘,而非为空间疲于奔命。一个人无论他占有多少疆土。如果不能在时间上做自己的主人,其所拥有的仍不过是贫困的一生。真正壮美的生命,是做时间之王,而非做空间之王(或奴仆)。
*条件即逆境。正是逆境的永恒,造就了人的永恒,正是条件的无常,造就了人的圆满。
*民主并不是终极目的,民主的目的是保障人权,以此架构一个自由、公正与繁荣的社会。换句话说,民主是形式,是工具,人权才是根本。
第三部分 演讲与独白
* 自由总要付出代价。
*自由有积极的自由和消极的自由。所谓的消极的自由就是免于做什么事情的自由;积极的自由就是可以做什么的自由。消极自由是“不说”的自由,而积极的自由是“说不”的自由。
*人区别于动物的首要之处,不在于人的理性,也不在于发明了工具和方法,而在于能选择,人是在选择而不是被选择的基础上成为自己。生活可以选择。
*我有自由选择结束生命,但那将是一个重大的错误。无论命运有多坏,人总应该有所作为,有生命就有希望。--霍金
*我即使被关在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霍金
*对个人而言,有些人困于单位文化,人为物役,直到彻底被体制化。他们很少跳出单位思考人生,为谋理想选择出走。所谓成功,也不过落得个左右逢源,而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却遭流放。
*世界就像广场,如果你只知道左右,而忘了更要站在高处张望,你是很难找到自己的方向的。什么时候,但你能超拔于时代的苦难之上、人群之上,你能从自己出发,以内心的尺度衡量自己的人生,你才可能是自由的。
*我们气色不好,因为我们为明天忧虑;你们气色好,因为你们觉得明天会更好。
*人人都是思想家,人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国。
*总是向往诗意的栖居,而内心却无法逃避生活与人生或轻或重的逼迫。
*幸福只是我们追求自我实现时的一个副产品。自由也一样。那些以自由为人生终极目标的人是不会真正拥有自由的,因为他们常常为自由所奴役。相反,人生才是自由的目的,换言之,我们是要“自由的人生”,而不是要“人生的自由”。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都是大陆的一部分。
*如人所忧,人生可能毫无意义,但是,假使我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它一定意义非凡。
*以独立为唯一目的而不谈合作的人类是没有前途的。即使是受到人们赞美的瓦尔登湖边的梭罗,也要回到社会与人交往。
*从个体而言,人唯有自由,才可能激发潜能,有所创造;从群体而言,唯有走向合作与和解,人类才可能真正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
前一篇:《六祖坛经》 全文(二)
后一篇:读《2011语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