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记:宝钗“审问”黛玉是“五十步笑百步”?
标签:
365红楼梦文化历史图片 |
读红记:宝钗“审问”黛玉是“五十步笑百步”?
《红楼梦》第四十回,适逢中秋,史老太君两宴大观园,席间行酒令。林黛玉怕罚,忙不迭说出“良辰美景奈何天”的词句,虽然大家乐得正欢,只往下听酒令,但是“宝钗听了,回头看着他”,可见,还是遇见了“有心人”。“黛玉只顾怕罚,也不理论”,尽管继续专注在行酒令的游戏上,却也发现了宝钗看她的眼神。然而,宝钗为什么对这句酒令“神经过敏”呢?
“良辰美景奈何天”一语,出自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原是描写少女杜丽娘被父母归训,严守闺阁,春花烂漫时,怀春无人诉,空负无限春光,沉浸在伤怀中,最终寂寞难耐,偷偷溜到后花园,梦会情郎。对于林黛玉、薛宝钗们来说,《牡丹亭》《西厢记》一类的书属于淫词艳曲的“禁书”,是绝对不能阅读的。若不是宝玉让茗烟淘来偷着看,被黛玉发现,黛玉也无从读到这些书。因此,黛玉脱口说出“良辰美景奈何天”的句子来,立马触动了宝钗敏感的神经。
第二天早上刚吃过早饭,宝钗就向黛玉“兴师问罪”,《红楼梦》第四十二回有精彩叙述。宝钗把黛玉叫到蘅芜苑说“有一句话问你”,并假意让黛玉跪下“我要审你”。黛玉显然已经忘了行酒令的事儿,直到宝钗说她“装憨儿”,并问她“昨儿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我竟不知那里来的”时,黛玉才恍然大悟,想起昨天口不择言说了《牡丹亭》里的句子,“不觉红了脸”,赶忙央求宝钗“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以后再不说了”。
试问,宝钗若是没有读过《牡丹亭》,她怎么会晓得黛玉说的是《牡丹亭》中的句子?这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嘛!宝钗当然读过,对此宝钗特别坦诚,她拉黛玉坐下吃茶并就自己“也是个淘气的”跟黛玉“款款的”交了底。《红楼梦》中是这样叙述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
可见,宝钗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偷背着”读过许多“闲书”了。
最后,宝钗语重心长又有些“共勉”地对黛玉说:“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宝钗的一席话,令没有姐妹兄弟的黛玉感受到了一丝亲情,“心下暗伏”。
其实,曹雪芹借林黛玉的口说出“良辰美景奈何天”的句子太有深意,这世间有多少好事能“奈何”得了“天”呢?面对封建礼法之天,宝黛钗和大观园所有大好年华的少男少女们,他们虽拥有“良辰美景”,但也终是对那些束缚他们自由的“天”无能为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