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鉴赏:中华古典诗文之三〇七(图)

(2016-10-14 02:59:53)
标签:

365

钱起

文化

中华古典诗文

鉴赏:中华古典诗文之三〇七(图)

鉴赏:中华古典诗文之三〇七(图)
送僧归日本
作者: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鉴赏:中华古典诗文之三〇七(图)


【注解】
  1. 上国:这里指中国(唐朝)。
  2. 随缘:佛家语,随其机缘。
  3. 来途:指从日本来中国。
  4. 浮天:舟船浮于天际。形容海面宽广,天好像浮在海上。
  5. 去世:离开尘世,这里指离开中国。
  6. 水月:佛教用语,比喻僧品格清美,一切象水中月那样虚幻。禅寂:佛教悟道时清寂凝定的心境。
  7. 法舟轻:意为因佛法高明,乘船归国,将会一路顺利。
  8. 梵声:念佛经的声音。
  9. 惟怜:最爱;最怜。
  10. 灯:双关,以舟灯喻禅灯。

鉴赏:中华古典诗文之三〇七(图)
【评析】
  唐时与日本国际交往频繁,有许多日本人来中国学习或作官,唐人集中多有寄赠日本人的篇章。诗人送一位回国的日本僧人,赞扬了僧人不畏艰险,勇敢实现自已理想的精神,因为是写僧人,所以用了许多佛家术语。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的是日本僧人,具有特殊性,故诗之写法也很特别。当时,日本派了不少遣唐史来到中国,还有不少僧人同来,学习文化、技艺,求取佛法,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寓含着对僧人长途颠簸的关怀和体贴。“法舟”扣紧僧人身分,又含有人海泛舟,“随缘”而往之意蕴,储蓄空灵,意蕴丰富。颈联写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在月下坐禅,在舟上诵经。“水月”喻禅理,“鱼龙听”切海行,又委婉表现僧人独自诵经而谨守佛律的品性,想象丰富。尾联用“一灯”描状僧人归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灯相伴,这是实处。但实中有虚,“一灯”又喻禅理、佛理。虚实相映成趣。本诗在立意上有两点需注意:一是所送者为僧人,诗中用了一些佛教术语,如“随缘”、“法舟”、“禅”、“梵”、“一灯”等,切合人物身分。二是僧人来自日本,又欲归日本,必经大海,故极言海路航行之苦。中间两联前人多谓其写来途,实嫌拘滞。其实是往返兼写,而以返途为主,这样才能与“归日本”的诗题相合。此诗因送人过海,因而从大海展开想象,笔底含情。它通过生动景物的描绘和对禅机的抒发,把这惜别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海趣禅机,深情厚谊,融为一体,为一首送别的好诗。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作者介绍】
  钱起(722-780?),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天宝十年赐进士第一人,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翰林学士,与韩翃、李端、卢纶等号称大历十才子。又与郎士元齐名,人为之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题材多偏重于描写景物和投赠应酬。音律和谐,时有佳句。钱起当时诗名很盛,其诗多为赠别应酬,流连光景、粉饰太平之作,与社会现实相距较远。然其诗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风格清空闲雅、流丽纤秀,尤长于写景,为大历诗风的杰出代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