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鉴赏:中华古典诗文之二六五(图)

(2016-08-30 02:03:34)
标签:

365

文化

中华古典诗文

历史

鉴赏:中华古典诗文之二六五(图)
鉴赏:中华古典诗文之二六五(图)
韩碑
  作者:李商隐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 
  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 
  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貙貙生罴。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 
  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 
  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 
  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 
  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入蔡缚贼献太庙,功无与让恩不訾。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 
  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 
  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 
  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 
  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 
  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鳌蟠以螭。 
  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 
  长绳百尺拽碑倒,粗沙大石相磨治。 
  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 
  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 
  呜呼圣王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  
  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 
  愿书万本诵万遍,口角流沫右手胝。 
  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鉴赏:中华古典诗文之二六五(图)

【注解】
(1)元和:唐宪宗年号。
(2)轩、羲:轩辕、伏羲氏,代表三皇五帝。
(3)列圣:前几位皇帝。
(4)法宫:君王主事的正殿。
(5)四夷:泛指四方边地。
(6)淮西有贼:指盘踞蔡州的藩镇势力。
(7)封狼:大狼。
(8)貙、罴:野兽,喻指叛将。
(9)都统:招讨藩镇的军事统帅。
(10)天王旗:皇帝仪仗的旗帜。
(11)愬武古通:愬,李愬;武,韩公武;古,李道古;通,李文通,四人皆裴度手下大将。
(12)仪曹外郎:礼部员外郎李宗闵。
(13)行军司马:指韩愈。
(14)虎貔:猛兽。喻勇猛善战。
(15)蔡:蔡州。
(16)贼:指叛将吴元济。
(17)无与让:即无人可及。
(18)不訾:即“不赀”,不可估量。
(19)日可麾:用鲁阳公与韩人相争援戈挥日的典故。此喻反叛作乱。麾通“挥”。
(20)度:裴度。
(21)从事:州郡官自举的僚属。
(22)愈:韩愈。
(23)为辞:指撰《平淮西碑》。
(24)稽首:叩头。
(25)蹈且舞:指古代臣子朝拜皇帝时手舞足蹈的一种礼节。
(26)金石刻画:指为钟鼎石碑撰写铭文。
(27)大手笔:指撰写国家重要文告的名家。
(28)职司:指掌管文笔的翰林院。
(29)屡颔天子颐:使皇帝多次点头称赞。颐,指面颊。
(30)公:指韩愈。
(31)斋戒:沐浴更衣。
(32)濡染:浸沾。
(33)点窜、涂改:运用的意思。
(34)尧典、舜典:《尚书》中篇名。
(35)清庙、生民:《诗经》中篇名。
(36)破体:指文能改变旧体,另一说为行书的一种。
(37)丹墀:宫中红色台阶。
(38)昧死:冒死,上书用谦语。
(39)圣功:指平定淮西的战功。
(40)灵鳌:驭负石碑的,形似大龟。
(41)蟠以螭:碑上所刻盘绕的龙类饰纹。
(42)喻:领悟,理解。
(43)谗:进言诋毁。
(44)拽:用力拉。
(45)磨治:指磨去碑上的刻文。
(46)斯文:此文。
(47)若:像。
(48)元气:无法消毁的正气。
(49)汤盘:商汤浴盆,《史记正义》:“商汤沐浴之盘而刻铭为戒”。
(50)孔鼎:孔子先祖正考夫鼎。此以汤盘、孔鼎喻韩碑。
(51)相与:相互。
(52)赫:显耀。
(53)淳熙:鲜明的光泽。
(54)书:抄写。
(55)胝:因磨擦而生厚皮,俗称老茧。
(56)明堂基:明堂的基石。 
(57)曷:何,怎么。 
鉴赏:中华古典诗文之二六五(图)

【评析】
    全诗意在记叙韩愈撰写“平淮西碑”碑文的始末,竭力推崇韩碑的典雅及其价值。情意深厚,笔力矫健。韩碑既未抹煞李雪夜破城的丰功,也未特别铺张裴度的伟绩,态度比较公允。李商隐极力推崇韩碑,也就是同意韩氏的观点。叙议相兼,在艺术风格上受到韩愈《石鼓歌》的影响。清人屈复《玉溪生诗意》中说:“生硬中饶有古意,甚似昌黎而清新过之。
    唐宪宗时,宰相裴度兼任新义军节度使和淮西宣慰处置使,都统军队平定淮西。其时韩愈作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定以后,他随裴度还朝,宪宗诏其撰写“平淮西碑”。韩愈以为淮西之役是裴度能坚持宪宗的主张取胜的,从整个战役看,他的作用更大些。因而在碑文中稍侧于称赞裴度的功绩。但在战斗中,先攻入蔡州擒住吴元济的,却是唐邓随节度使李。因而引起李的不平。李妻又系宪宗姑母唐安公主之女,常出入于宫中,便向宪宗诋毁韩氏碑文的不实。于是宪宗下令磨去韩文,重命翰林学士段文昌另写。
    实际上,攻破蔡州,李确立大功,然而裴度却是整个战役的领导者,作用自然更大。况且韩碑既未抹煞李雪夜破城的丰功,也未特别铺张裴度的伟绩,态度比较公允。李商隐极力推崇韩碑,也就是同意韩氏的观点。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以为此诗“意则正正堂堂,辞则鹰扬凤翔,在尔时如景星庆云,偶然一见。”同时还认为段文昌文“较之韩碑,不啻虫吟草间矣。宋代陈磨去段文,仍立韩碑,大是快事。”这个意见也比较中肯。
    全诗分为五个部分。从开头到“长戈利予日可麾”,为第一部分。写宪宗削平藩镇的决心和淮西藩镇长期跋扈猖獗。从“帝得圣相相曰度”到“功无与让恩不訾”,为第二部分。叙写裴度任统帅,率军平蔡的功绩。从“帝曰汝度功第一”到“言讫屡颔天子颐”,为第三部分。叙写韩愈受命撰碑的情形。从“公退斋戒坐小阁”到“今无其器存其辞”,为第四部分。叙写撰碑、树碑、推碑的过程,并就推碑抒发感慨。
  从“呜呼圣皇及圣相”到“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结束,为第五部分。赞颂宪宗、裴度的功绩和韩碑的不朽价值。
    这首诗叙议相兼,吸取了韩诗散文化的某些优点,在艺术风格上受到韩愈《石鼓歌》的影响。屈复《玉溪生诗意》说:“生硬中饶有古意,甚似昌黎而清新过之。”朱彝尊说:“(句奇语重)四字,评韩文,即自评其诗”,这些都颇有见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