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一八(图)

(2016-04-06 01:01:18)
标签:

365

文化

中华古诗文

崔颢

长干行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一八(图)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一八(图)
长干行
唐·崔颢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一八(图)
[作者简介]
    崔颢(公元704-754年),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二年(723)进士。天宝中,官司勋员外郎。《唐才子传》卷一说他“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状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鲍”。其边塞诗慷慨豪迈;《长干行》等小诗清新婉丽,类六朝民歌。《全唐诗》存诗一卷。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一八(图)
[注释]
    长干行:乐府曲名。里名,在今江苏江宁县。
    横塘:现江苏江吴县西南,近长干里。
    暂:暂且、姑且。
    借问:请问一下。
    或恐:也许。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一八(图)
[译诗、诗意] 
    请问阿哥你的家在何方?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横塘。停下船吧暂且借问一声,听口音恐怕咱们是同乡。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一八(图)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一八(图)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一八(图)
[赏析]
    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个“君”字指出对方是男性。那些题前的叙事,用这种一石两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诗一开头就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现身纸上,而读者也闻其声如见其人,绝没有茫无头绪之感。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一八(图)
  不仅如此,在寥寥二十字中,诗人仅有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他不象杜牧那样写明“娉娉袅袅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隐那样点出“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问话之后,不待对方答复,就急于自报“妾住在横塘”这样的处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龄从娇憨天真的语气中反衬出来了。在男主角并未开口,而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不正是因为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吗?这里诗人又省略了“因闻声而相问”的关节,这是文字之外的描写,所谓“不写之写”。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一八(图)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一八(图)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一八(图)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一八(图)
  这首诗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舟”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就这样的喜出望外。诗人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外露的声音笑貌,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一八(图)
  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有如民歌。民歌中本有男女对唱的传统,在《乐府诗集》中就称为“相和歌辞”。所以第一首女声起唱之后,就是男主角的答唱了。“家临九江水”答复了“君家何处住”的问题;“来去九江侧”说明自己也是风行水宿之人,不然就不会有这次的萍水相逢。这里初步点醒了两人的共同点。“同是长干人”落实了姑娘“或恐是同乡”的想法,原来老家都是建康(今江苏南京)长干里。一个“同”字把双方的共同点又加深了一层。这三句是男主角直线条的口吻。现在只剩最后一句了:只有五个字,该如何着墨?如用“今日得相识”之类的幸运之辞作结束,未免失之平直。诗人终于转过笔来把原意一翻:与其说今日之幸而相识,倒不如追惜往日之未曾相识。“生小不相识”五字,表面惋惜当日之未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实质更突出了今日之相逢恨晚。越是对过去无穷惋惜,越是显出此时此地萍水相逢的可珍可贵。这一笔的翻腾有何等撼人的艺术感染力!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一八(图)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一八(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