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一〇(图)

(2016-03-29 02:38:47)
标签:

365

中国古诗文

文化

杜甫

赠花卿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一〇(图)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一〇(图)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一〇(图)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一〇(图)
[注释]
    花卿:即花敬定,唐朝武将,曾平定段子璋之乱。杜甫《戏作花卿歌》“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即此花卿。
    卿:是对男子的美称。
    锦城:四川省成都市。成都旁有锦江,所以称成都为锦城。
    丝管:弦乐器,管乐器,此代音乐。
    纷纷:繁多而纷乱。此处应是“繁盛”意。
    半入江风半入云:乐声随江风飘散,飘到江上,飘入云层。“半入”并非各半。
    天上有:以仙乐比之。
    几回闻:听到几回。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闻:听到。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一〇(图)
[译诗、诗意]
    锦成里日日飘荡着美妙乐声,一半江风吹散一半袅袅入云。这悠扬曲调莫非是神仙演奏,在凡俗的人间能够几回听闻。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一〇(图)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一〇(图)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一〇(图)
[赏析] 
    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花卿,名敬定,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因平叛立过功。但他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诗予以委婉的讽刺。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一〇(图)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一〇(图)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一〇(图)
  “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的,这里却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乐曲,这就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和谐的音乐效果。“半入江风半入云”也是采用同样的写法: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这两句诗,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乐曲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两个“半”字空灵活脱,给全诗增添了不少的情趣。乐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天上的仙乐,人间当然难得一闻,难得闻而竟闻,愈见其妙得出奇了。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一〇(图)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一〇(图)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一〇(图)
  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长的。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者,天子所居皇宫也;“人间”者,皇宫之外也。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限定,既然是“只应天上有”,那么,“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不应“得闻”而竟然“得闻“,不仅“几回闻”,而且“日纷纷”,于是乎,作者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的对立中,既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一〇(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