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〇五(图)

标签:
365中华古诗文文化渔家傲范仲淹 |
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〇五(图)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①,衡阳雁去无留意②,四面边声连角起③。
千嶂里④,长烟落日孤城闭⑤。
浊酒一杯家万里⑥,燕然未勒归无计⑦,羌管悠悠霜满地⑧。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其父范墉,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衰落。他不但从小勤奋好学,而且胸怀远大政治抱负,以天下为已任。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中进士。仁宗时曾任秘阁校理,他为人忠直,极言敢谏,曾被贬河中府通判。仁宗明道二年(1033)任右司谏,景祐年间知开封府,上《百官图》,讥刺宰相吕夷简不能选贤任能,被贬饶州。康定元年(1040),召范仲淹为龙图阁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以防御西夏侵扰,他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卓有成效地巩固了西北边防,声望大增,于仁宗庆历三年(1043)回朝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继而向仁宗提出改革政治的十项主张,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庆历新政”。这些新的政治措施遭到保守势力的联合进攻,范仲淹被迫离开朝廷,罢去参知政事,新政失败。此后他又知邓州、杭州、青州等地,最后病死于徐州。卒赠兵部尚书,谥文正。范仲淹在学术上以易学著名,其文学亦为后世景仰,在文风卑弱的宋初,范仲淹反对西崑派,反对骈体文,主作用质朴的、有实际社会内容的作品来矫正文弊。他一生论著很多,诗、词、散文都很出色,有不少爱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的好作品,艺术上也颇见工力,颇具特色。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集有《范文正公集》,其生平详见《宋史》卷三一四。他上继李、杜、韩、柳,下启欧阳修、曾巩、三苏、王安石等,与穆修、柳开一起,为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奠定了基础。
②衡阳雁去:雁向衡阳(在今湖南省)飞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衡阳回雁峰而止。
③边声:边塞的各种声音,如马嘶、风吼、戍角声、战鼓声等。这句说军中号角声和四周边声相应和。
④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
⑤长烟:长飘直上的烟气。王维《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⑥浊酒:颜色混浊的米酒。
⑦燕(yàn烟)然: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杭爱山。《后汉书·窦宪传》记载,窦宪出击匈奴,遂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勒:刻。这句说,战事未了,大功未成,不能回家。
⑧羌管:笛子。相传羌(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名)人最先制作笛子,所以古人常称笛子为“羌管”、“羌笛”。悠悠:形容笛声悠扬。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译诗、诗意]
[赏析]
前一篇: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〇四(图)
后一篇: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一〇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