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获诺贝尔奖的中国女医学家屠呦呦(图)

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消息,本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由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与威廉·坎贝尔、大村智分享。屠呦呦因为对治疗疟疾的贡献获奖,另外两人因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新疗法获奖。屠呦呦成为第一个获得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屠呦呦以发明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闻名,这是一种治疗疟疾的创新药物。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
屠呦呦(右)与威廉·坎贝尔、大村智(中)
屠呦呦将获得诺奖一半奖金
屠呦呦于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祖籍宁波鄞县(今宁波鄞州区)。父亲给她起名“呦呦”,源自中国古籍《诗经》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在北大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毕业后曾培训中医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前后分别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屠呦呦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
屠呦呦
2011年9月23日,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是诺贝尔奖的风向标,中国人首次获得

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后发言,表示青蒿素研制成功归功于团队

中国人的骄傲

屠呦呦在美国拉斯克奖颁奖典礼。

屠呦呦在美国拉斯克奖颁奖典礼。

屠呦呦在美国拉斯克奖颁奖典礼。

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后接受采访

2011年11月1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授予屠呦呦及研究团队杰出贡献奖

2011年11月1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授予屠呦呦及研究团队杰出贡献奖

2015年6月4日,哈佛大学医学院官方网站公布2015年度华伦.阿尔波特基金会的授奖信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屠呦呦研究员因其在抗疟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荣获此奖。

中国女医学科学家,523项目青蒿素发明带头人屠呦呦

20世纪50年代,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的屠呦呦(前右)与老师楼之岑副教授一起研究中药。

20世纪50年代,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的屠呦呦(前右)与老师楼之岑副教授一起研究中药。

屠呦呦在实验室

2011年9月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20世纪80年代初,任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副研究员的屠呦呦在研制抗疟新药“青蒿素”。

屠呦呦在实验室

屠呦呦在工作中

屠呦呦在查阅资料

中国女医学家屠呦呦

这就是青蒿素

国家科技委发明证书

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状

1986年,青蒿素所获的新药证书

青蒿素著作获奖证书

屠呦呦高中学籍册部分内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