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故事:由牧师名字命名的哈佛大学(图)
标签:
365哈佛大学约翰·哈佛教育历史 |
今日故事:由牧师名字命名的哈佛大学(图)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简称哈佛,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诞生于1636年,是美国第一所高等学府,同时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员。这里走出了8位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上百位诺贝尔获得者曾在此工作、学习,其在文学、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哈佛大学,是由一位牧师的名字命名的。
15世纪末,哥伦布开辟了欧洲通往美洲的大西洋航线,欧洲人开始殖民美洲。17世纪初,首批英国移民到达北美,在那里开拓自己的“伊甸园”——新英格兰。移民中有100多名清教徒,曾在牛津和剑桥大学受过古典式的高等教育,为了让他们的子孙后代在新的家园也能够受到这种教育,1636年10月28日,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决定仿照英国剑桥大学,筹建一所高等学府,每年拨款400英镑;学校初名“新学院(New College)”或“新市民学院(the college at New Towne)”,成为全美第一所高等教育机构。
1838年,学院正式开学,首届学生只有9名。这一年9月14日,牧师兼伊曼纽尔学院院长的约翰.哈佛患肺结核病逝,他把一半的积蓄780英镑和400余册图书捐赠给这所学校。不要小看这不足800英镑,这可是当年政府给该校全年财政拨款400英镑的近两倍!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哈佛所赠的400本书被一场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火烧毁。只有一本书因一个学生前一天晚上借走未还而免遭劫难,而当这个学生第二天去归还那本珍贵无比的“孤本”时,当时的校长亨利·邓斯特(Henry Dunster)却以“借书不得带出图书馆”这条校规开除了那个为哈佛校史做出突出贡献的学生。
1639年3月13日,为感谢以及纪念约翰·哈佛牧师在创立初期对学院的慷慨捐助,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将学校更名为“哈佛学院”。直到1780年,马萨诸塞州颁布新宪法,哈佛学院扩建,正式更名为现在的名字——哈佛大学。
约翰·哈佛(1607年11月26日-1638年9月24日),伦敦人,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1637年冬天移民美国,梦想成为查理斯镇教堂的助理牧师,但次年就因病去世。哈佛是个苦命人,父亲是个屠夫,他曾有过不少兄弟姐妹。可惜发生在1625年的一场瘟疫,夺去了他父亲和四个兄弟姐妹的性命。由于哈佛本人也是英年早逝,没有留下子女。在整个美洲大陆,绝少有人姓哈佛的。就是在英国本土,哈佛这个姓也是很少见的。
想当年,当约翰·哈佛凄凉地死在查理斯镇的小木屋时,他一定会为自己不能在新大陆实现自己的抱负而感到十分悲哀,并为自己不能和太太育有一两个后代而感到无限的惋惜。望着查理斯河对岸的那所新学校,哈佛或许会想:那将是我对这片新大陆的惟一贡献了,希望它能有所作为。
而令哈佛感到无比宽慰的是,查理斯河对岸的那所学校不仅以他的姓来命名,而且最终成为全新大陆乃至全世界最出色的大学之一。更重要的是,当今全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无不向往成为一名哈佛人,并为此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
1884年,当雕塑家丹尼尔.佛朗奇准备为约翰.哈佛塑像时,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约翰.哈佛并无画像传世,佛朗奇灵机一动,找了校园里的三个帅哥做模特儿,塑成约翰.哈佛像。塑像底座刻著三行文字:约翰.哈佛,创始人,1638。但实际上没有一行信息是正确的。因为哈佛只是一个贡献者,而不是创始人,而且该学院成立于1636年,而不是1638年,雕像其实也是根据校园里的三个帅哥而画的,并非哈佛本人。
1924年4月15日,约翰.哈佛像被移进哈佛园内,校友会刊因此满意的评价道:这座雕像终于从城外进到城里,从野外进入场内。如今,约翰·哈佛铜像是哈佛校园里最著名的地标,每天都会迎来络绎不绝的参观者,而且,据说摸约翰·哈佛铜像的左脚能够拥有智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