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日故事:明朝今儿个迁都北京(图)

(2015-02-02 00:28:12)
标签:

365

明朝迁都北京

紫禁城

历史

文化

杂谈

今日故事:明朝今儿个迁都北京(图)

今日故事:明朝今儿个迁都北京(图)

1421年(明永乐十九年)2月2日,明朝正式迁都北京。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三面环山,俯瞰中原,号为形胜。自唐朝安史之乱以来,北京(范阳)在全国的地位日渐显著。北京是辽的南京,金元两代的故都。洪武元年(1368年),徐达攻克元大都,改称北平。徐达将城中部分居民迁往开封,平毁了元朝宫殿,在旧址堆土筑成景山;为了便于防守,将北面城垣南移。由于运河淤塞,南方的物资主要改由海运和陆运转运。这样,原本繁华的元朝大都城变成了一座相对冷清的北方边城。

今日故事:明朝今儿个迁都北京(图)

今日故事:明朝今儿个迁都北京(图)

今日故事:明朝今儿个迁都北京(图)

今日故事:明朝今儿个迁都北京(图)

今日故事:明朝今儿个迁都北京(图)

洪武三年(1371年),明太祖四子朱棣受封燕王。洪武十三年(1381年),燕王之国,在北平设立王府,称燕京。徐达死后,华北边防部队多由燕王节制,北平也就成为明朝北部边防的中心。

早在明朝初年,明太祖就动过迁都北方的念头。洪武元年,明太祖曾下诏以汴梁为北京,以金陵为南京,效仿周唐两京故事。洪武二年,明太祖又在故乡凤阳营建中都,同时下令从江南移民中都。但是开封和凤阳都是久经战乱,破败不堪,难以承担京师的重任,于是放弃了迁都这两处的打算。洪武十一年,改南京为京师。南京皇宫是填湖所建。建成之后,由于地表下沉,逐渐形成南高北低的态势,在风水上是不祥的征兆。洪武二十四年,明太祖派遣太子朱标考察关中地区,为迁都西安作准备。然而第二年朱标病逝,明太祖很受打击,不愿再劳师动众地更换京师。

今日故事:明朝今儿个迁都北京(图)

今日故事:明朝今儿个迁都北京(图)

今日故事:明朝今儿个迁都北京(图)

今日故事:明朝今儿个迁都北京(图)

今日故事:明朝今儿个迁都北京(图)

今日故事:明朝今儿个迁都北京(图)

靖难之役后的永乐元年(1403年),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奏称,燕京北平是皇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对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明成祖于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同时开始迁发人民以充实北京,被强令迁入北京的有各地流民、江南富户和山西商人等百姓等。永乐四年,下诏兴建北京皇宫和城垣。

今日故事:明朝今儿个迁都北京(图)

今日故事:明朝今儿个迁都北京(图)

永乐七年,明成祖以北京为基地进行北征,同时开始在北京附近的昌平修建长陵。将自己的陵墓修在北京而不是南京,证明明成祖已经下定决心要迁都。永乐八年,亲征回师后,明成祖下令开会通河,打通南北漕运。永乐十三年完工,从此北京所需物资可以通过相对经济地运输。永乐十四年,明成祖召集群臣,正式商议迁都北京的事宜。对于提出反对意见的臣工,明成祖一一革职或严惩,从此无人再敢反对迁都。次年,北京紫禁城正式动工。

今日故事:明朝今儿个迁都北京(图)

永乐十八年,北京皇宫和北京城建成。北京皇宫以南京皇宫为蓝本,而规模更胜一筹。新修的北京城周长四十五里,呈规则的方形,符合《周礼·考工记》中理想的都城的形制。明成祖下诏正式迁都,改金陵应天府为南京,改北京为京师,但在南京仍虚设了没有太多实权的六部等中央机构,称南京某部。

永乐十九年初,迁都完毕。然而这年初夏,刚刚迁都几个月后,北京紫禁城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遭雷击,尽皆焚毁,朝野议论纷纷。礼部主事萧仪认为,迁都后诸事不便,且弃绝皇脉与孝陵,有违天意。成祖大怒,立即处死了萧仪。

明成祖死后,明仁宗即位。明仁宗长期作为太子在南京监国,即位后,面对残破的北京皇宫,立刻有还都南京的打算,下令修葺南京宫殿。随即,北京六部原印信收回,新印信重又加印“行在”,等于废除了北京作为京师的地位。但仁宗享国日短,未满一年即已驾崩,此时还都的实际行动尚未展开。尽管仁宗的遗诏中强烈表明了他希望还都南京的意愿,继位的明宣宗还是放弃了还都的计划。明宣宗的儿子明英宗继位后,正式确定北京为明朝京师,不再称行在,北京作为都城延续至清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