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系列:全真五祖之一王重阳羽化日(图)

标签:
365王重阳羽化日道教全真始祖王重阳文化 |
今日系列:全真五祖之一王重阳羽化日(图)
1月22日,是中国道教全真派创始人、全真五祖之一王重阳羽化(逝世)日。
王重阳(1113年1月11日-1170年1月22日),中国道教全真派创始人,被尊为全真五祖之一,原名中孚,字允卿,本金朝诸生,后为武官,改名德威,字世雄。入道后改名嚞,一名喆,字知明,道号重阳子,故称王重阳,绰号王害风,京兆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大魏村人。七个主要门人称七真。
大重阳万寿宫位于终南山北麓,西安市西南40公里处户县祖庵镇,是道教三大祖庭之一、全真派祖师王重阳早年修道和遗蜕之所
王重阳46岁入道,在终南山南时村自凿一穴,广深丈余,号活死人墓,独居其内,还在内中焚香供奉自己的灵位,上写“王害风之灵位”。后王重阳开始传教,收纳史处厚、严处常、赵抱渊等三数弟子。两年后结束独居,到终南山的刘蒋村与道友和玉蟾、李灵阳二人,结茅同处。1167年,王重阳自焚茅庵,沿途乞化,经潼关、华山、洛邑、汴州、登州,到宁海州牟平县,遇巨富马丹阳及其妻孙不二。王重阳在马氏南园建庵,题庵名“全真”。“全真”教名源于此。王重阳先后纳丘处机、谭处端、马丹阳、王处一、郝大通五人为徒。后收纳孙不二、刘处玄为弟子,与马丹阳等五人全真教合称“七真”。1168年8月至1169年10月,王重阳在宁海、登州和莱州先后成立五个群众传教组织,以“会”为名,全真教称“三州五会”,即宁海州文登县“三教七宝会”、牟平县“三教金莲会”、登州福山县“三教三光会”、蓬莱县“三教玉华会”及莱州掖县“三教平等会”。“会”有门堂、廊舍、水井,如同道庵,道友可在此论道修行。自此远近风动,与会日千余人。
1169年10月,王重阳带马丹阳等四门人西返关中,行到汴州开封府旅邸,王体力不支,无法继续西行,1170年1月22日,王重阳羽化。临终前指定“已得道”的马丹阳为继承人发展其教。马丹阳暂时将王重阳葬于开封当地信徒的花圃,两年后,迁葬回关中终南山刘蒋村故庵。王重阳去世后,七真继续传教,四处活动,将全真教传播到更多地区,仅仅十几年,信徒和教团遍布北方,在中国北方宗教中占统治地位。经过王重阳和七真两代大师的努力,全真教从无到有,从微小的民间修道会,发展成北方最大宗教组织,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创造中国宗教史上一大奇迹。
全真教以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为“全真五祖”。王重阳在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封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
王重阳离家别舍结庵静修,融儒释道三家思想于一体,奉《孝经》、《心经》、《道德经》为经典,创立了全真派。之后,他在陕西、山东等地传教,收纳马丹阳、邱处机、刘处玄等七人为徒弟,为全真派的发扬光大奠定了坚实基础。王重阳去世后,全真七子在广为传道的同时,还说服成吉思汗罢兵止杀,挽救苍生于危难,使得全真派更加风行天下。王重阳逝世于河南,后归藏户县祖庵镇。“文革”时,重阳墓被掘,灵骨被抛,好心的祖庵村村民赵茂忠偷偷将灵骨捡回虔诚掩埋,并于2005年交回重阳宫。
2009年11月18日,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陕西省道教协会、北京白云观、香港青松观、户县重阳宫承办的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灵柩安奉大典在户县重阳宫举行。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国家宗教局副局长齐晓飞,省政协副主席张伟等出席典礼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