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伟大情怀:她们带着“累赘”出嫁

(2010-05-08 12:16:02)
标签:

带着

累赘

出嫁

婆婆

警嫂

张秋媚

毛碧华

李雅梅

伟大情怀

情感

点击进入老秋微博

伟大情怀:她们带着“累赘”出嫁

    今天看到三篇新闻,都是有关出嫁的话题,三篇新闻都有一个相同点:带着“累赘”出嫁。一个是痛失爱人的女警照顾婆婆14年后带着婆婆出嫁;另外两个是妹妹带着患病的哥哥出嫁,有个妹妹才芳龄25。她们的勇气是一方面,关键是她们并不把带着的亲人当累赘,悉心照料;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们遇到了与她们有着同样伟大情怀的伴侣。

 

美丽女警在丈夫去世14年后带婆婆出嫁

核心提示

14年前,24岁的警嫂张秋媚丧失了丈夫。但她用柔弱的双肩,独自挑起了本该与丈夫一起承担的照顾病重瘫痪的公公、服侍年老体弱的婆婆和抚养未成年的孩子的重任。

14年间,继承丈夫遗志加入警队的张秋媚也成了一名交警,但张秋媚没有忘记警嫂的责任,一如既往地像亲生女儿一样悉心照顾瘫痪的公公3年多,直至老人安然辞世。

2002年,张秋媚重组家庭,她又将70多岁高龄体弱多病的婆婆带在身边,像亲闺女一样服侍她的日常生活至今。张秋媚用她的爱心撑起了一个有老有小的幸福家庭,她的爱心故事也在琴江两岸、梅州大地传颂……

                            丈夫牺牲 警嫂撑起濒临破碎的家
   五月的阳光暖暖地照耀着五华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宿舍小区,一位俏丽女子搀扶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在阳光下散步,情景和谐。女子是五华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张秋媚,而老人则是张秋媚前夫的母亲黄大娘。

伟大情怀:她们带着“累赘”出嫁1996年3月14日,五华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张裕权在奉命拦截一辆肇事逃逸车辆时不幸壮烈牺牲。张警官的妻子、时年24岁的警嫂张秋媚擦干泪水,处理好丈夫的后事,鼓起勇气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丈夫留下的家……

张秋媚的公公在儿子出事的当年就开始患病,整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了。第二年,因为高血压、脑梗阻、心脏病等引发并发症,生命垂危,幸亏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却落得个全身瘫痪。由于血液不通,公公经常全身疼痛、手脚冰凉,为了减轻公公的痛苦,张秋媚自学推拿护理技术,坚持每天为公公做物理治疗,喂他吃饭喝水,给他按摩。磨难历练人,秋媚从最初见到打针就害怕,锻炼到能够按照医生的诊断自己买药给公公治疗。由于长期卧床,公公背上生疮溃烂,她就每天为他擦身,为他打针、换药、换衣……老人从心底里感激这位儿媳妇,他原以为儿子牺牲后秋媚会改嫁或回娘家住,没想到她竟比亲闺女还亲。

1999年,公公病情恶化,弥留之际他无法割舍厮守了近40年的老伴,无法割舍孝顺的儿媳和年幼的孙子,所有亲人都围在他病床前与他告别,老人眼角流着泪,迟迟不肯合眼。床前的张秋媚意识到公公可能是放心不下年迈的婆婆和年幼的孙子,于是附在公公的耳边说:“爸,我会照顾好妈妈,抚养好孩子,您放心吧……”老人听完这话后,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重组家庭 带着家婆出嫁

爱心和多年的挫折磨砺,让张秋媚越发变得成熟和美丽。这时,有一位男子被她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把爱情的橄榄枝伸给了她……

可是张秋媚的婆婆由于先后受2位亲人离世的打击,身体越来越差,加上早年辛劳落下的风湿病时常发作,经常疼痛难忍、不能入睡。张秋媚怎么都舍不得婆婆,她决定带着家婆出嫁。她的爱心让未婚夫十分感动,欣然同意接纳了张秋媚的意见。为了不让年迈的婆婆有寄人篱下的感觉,经张秋媚未婚夫及其家人同意,未婚夫入住张家成了伟大情怀:她们带着“累赘”出嫁“上门女婿”,彻底消除了黄大娘心里的顾虑。

       夫妻携手 照顾婆婆度晚年
    婚后,张秋媚和丈夫大事小事有商有量,家务事抢着干,有时还带着老人小孩回乡下看看。不管春夏秋冬,她都会在季节变换时给老人买适时衣服,逢年过节或婆婆生日都要给她买点小礼物。婆婆牙齿不好,她就把饭菜煮烂一点,每次买好吃的菜她总是教孩子先夹给婆婆吃。由于婆婆身体虚弱,秋媚宁愿自己节俭一点,也要买来补品,细心炖好给老人补身子。 2009年,婆婆由于患白内障需要做手术,在住院的7天里,秋媚和丈夫轮流照顾,喂药、喂水、喂饭,梳头、洗脸、洗脚,端倒便盆、擦洗身子……她的行为深深感动了同房的病人。

婆婆由于患严重风湿病,全身疼痛,手脚变僵,吃饭、穿衣、梳头这些简单的动作有时都很吃力,看着婆婆受风湿疼痛煎熬,她心疼极了,除了平日里给婆婆煮饭穿衣、洗脸洗脚、揉肩捶背外,还在工作之余四处奔波、寻医问药,只要听说哪家医院能治婆婆的病,她都想办法带婆婆去看,只要对婆婆病情有疗效的药,不管多贵,她都买来给婆婆服用。如今婆婆的风湿病明显好转,还能帮家里做一些家务活。

 

哥哥患病多年生活难自理 25岁妹妹带兄出嫁

“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带着百万钱财,领着你的妹妹,赶着那马车来……”曾几何时,《马车夫之歌》被广为传唱。而在德化,25岁女子毛碧华结婚后,带着的不是百万钱财,而是患病多年、生活无法自理的哥哥。

                       小时候骑车到邻县给哥哥买药
    昨天早上6点多,毛碧华如往常一样,起床煮好早饭后,端着饭菜往屋后走去。她轻轻打开一间平房的房门,挤牙膏,备好洗脸水……然后走到床边,伟大情怀:她们带着“累赘”出嫁扶起哥哥毛寿培。毛寿培今年27岁,患强直性脊柱炎,几年前病情恶化,无法下地走路。2007年,毛碧华嫁到德化县丁溪村,在丈夫家屋后不到50米处租了间房子给哥哥住。两年来,她每天为哥哥端茶送饭,照顾他的起居。毛寿培12岁时得了类风湿。当时,毛碧华和哥哥同在德化水口中心小学寄宿念书,从那时起,她就开始照顾哥哥。

“我爸妈只要听说哪里可以给哥哥治病,就往哪里跑。我哥的病情要靠吃药控制,可那药我们镇上没有。”毛碧华说。有一次,为了买药,上午下课后,毛碧华一个人骑着自行车,从村里一路骑到永泰县梧村去,买完药回到学校时已经是下午2点多了。这件事,毛寿培一直记在心上。

出嫁后把哥哥接到身边照顾

几年前,父亲去世。母亲到泉州市区当保姆,毛寿培也一起随行。“我那时在街头摆摊做‘设计签名’。”毛寿培说,那是他最开心的日子,有母亲在身边照顾,还能自己赚钱填补些家用。

2007年,毛寿培病情恶化,演变成强直性脊柱炎,髋骨无法弯曲,全身僵直。母亲一个月也就1000元工资,租房又贵,哥哥病情恶化,当时结婚半年的毛碧华眉头一皱,二话没说,就将哥哥一起接回来,“丈夫家条件也不好,三个小姑子都还在念书,没多余的房间,就在屋后给我哥租了间房”。就这样,毛碧华又开始了照顾哥哥的日子。

毛碧华在一家电子厂上班,拿的是计件工资,要多赚钱,就得多干活。每天一早,给哥哥端水送饭后,毛碧华就要赶到厂里上班。中午又急忙赶回家做饭,给哥哥送饭。晚上吃完饭,又赶回厂里加班。

结婚后,毛碧华没舍得买新手机。毛碧华的丈夫给她买了部手机作为生日礼物,她思前想后,还是把手机送给哥哥。“他只能呆在屋里,有了手机方便联系,有什么事,也可以给我打电话。”

毛碧华和母亲最大的愿望,就是筹齐钱给哥哥做手术,“听说哥这病可以手术,不过要五六万元”。福建医大泉州附属二院骨科主任柯庆峰表示,强直性脊柱炎无法完全根治,但通过做关节置换手术,可下地行走,生活也可自理。(泉州晚报颜雅婷黄鹏辉)

 

女子带瘫痪兄长出嫁夫妻俩照顾其兄50年

萧山区戴村镇半山村有个70岁的瘫痪老人李月新,在床上已躺了整整半个多世纪。

52年前,类风湿性关节炎将年仅17岁的少年李月新击倒在床上,头部以下除双手以外全失去了知觉。他之所以能够活到今天,全靠自己的亲妹妹李雅梅。30多年来,正是李雅梅用柔弱的肩膀,照顾重瘫在床的哥哥,谱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人间亲情。

瘫痪哥哥成了妹妹“嫁妆”

为了给李月新治病,一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更是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父亲患有青光眼,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母亲也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生活的磨难使妹妹李雅梅过早地成熟了,聪明能干的她是生产队妇女队长,刚20出头,上门提亲的人便络绎不绝。可是,这些提亲的人都被雅梅提出的条件吓退了:不管是贫是富,只要以后能和她一起照顾卧床的哥哥和年迈的父母即可。

直到同村的姐妹们都纷纷出嫁了,李雅梅还守着她的嫁人条件不松口。就在此时,同村同样贫穷的年轻人李利明挑下了这个担子,他表示愿意结婚以后搬到李雅梅家生活,一起照顾她的父母和哥哥。于是,24岁的李雅梅和28岁的李利明就这样走到了一起。

李利明来到雅梅家之后,确实替她分担了不少。略懂一点医疗知识的李利明,与妻子一起分担照顾哥哥的困难,一起赚钱养家,日子一天天地好起来了。

恩爱夫妻陪伴哥哥成为习惯

由于老房子潮湿,常年卧床的哥哥得了湿症,李雅梅夫妻横下一条心,硬是吃了10多年的干菜、腌白菜,凑凑借借于1997年造起了新房,一家人抬着李月新,扛着生活用品住进了新房,把李月新安顿到了楼上住下。  “夫妻俩这样关心体贴哥哥,真是少见!”伟大情怀:她们带着“累赘”出嫁说起李雅梅,村民们无不这样夸奖他们。怕哥哥寂寞,一有空闲,李雅梅总是招呼丈夫、儿子到他的房间里陪他说话。如今,这已经成了他们家的习惯。

随着两个儿子的长大,眼看着苦日子就要到头了,生活却给了李雅梅又一个沉重的打击——2000年8月,在砖瓦厂上班的丈夫李利明,右胳膊不幸被搅拌机硬生生地拧断。年迈老母亲经受这场灾难后也瘫痪了,生活的重担再一次压在了李雅梅的肩上。丈夫出院回家后,她一下子要照顾3个躺在床上的病人。好在村民们都十分照顾,给予了许多的帮助,抢着帮她家干农活。当地政府知道情况后,也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使李雅梅终于挺过了那段最艰辛的日子。

常常有人问李雅梅,为什么要对哥哥这么好?李雅梅朴实地说:“我是他的同胞妹妹,我不照顾他谁照顾?”。

忙于服侍家人从没出过远门

已是奶奶辈的人了,但李雅梅丝毫没有怠慢哥哥。

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她开始了忙碌的一天。第一件事是给哥哥洗脸,烧好早饭先送到哥哥的床前服侍他吃饭。由于长期卧床导致肌肉萎缩,李月新一小碗饭要吃40分钟,吃着吃着下巴肌肉就僵硬得张不开了,这时李雅梅就用热毛巾替哥哥敷脸颊,或者把筷子伸到哥哥的嘴里帮助活动口腔肌肉。每次家里有什么好吃的,李雅梅总是把最好的给哥哥吃。

为避免哥哥生褥疮,李雅梅经常给哥哥翻身,尤其是在夏天,差不多两小时就得翻一次。冬天,哥哥特别怕冷,李雅梅就给哥哥准备两个热水袋,一个放在胸前,一个放在脚下。她还专门准备了两床棉被,每星期换两次。在她的悉心照顾下,李月新虽长年卧床,却从来没有生过褥疮。

为了照顾好哥哥,李雅梅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村里逢喝喜酒,她也常常只喝一半,就得往家里赶,帮助哥哥拉尿拉屎。说起这40多年的生活经历,李雅梅眼里噙满了泪花:“我只要抱着孙子到村里走一走,就会有老年人过来拍拍我的肩,问我怎么有空出来?如果我到村里买点肉,别人总以为我家里来客人了。”

李雅梅说,她活到58岁了,因为哥哥的原因,几乎没出过远门。李雅梅第一次进城还是几年前到萧山城区参加全区“敬老好儿女金榜奖”表彰会。事后她对人说:“哥哥怕我走丢,非要丈夫陪我一起来。”

随着年纪的增大,李雅梅也体力渐弱,但夫妻俩照顾哥哥的爱心没有变。当两个儿子先后带着女朋友进家门时,李雅梅唯一一个要求是:“屋里有这样一个人,一定要尊重他!”如今,两房媳妇都已进了门,她们接过了公公婆婆的爱心棒,经常出现在舅舅的床前,端水送饭的活儿抢着做。(杭州日报萧文王夏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