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杂说:绝壁明珠——郭亮村
标签:
河南辉县绝壁深谷郭亮村申姓奇迹美图旅游 |
绝壁明珠——郭亮村
东汉初年,农民起义军将领郭亮率众转战于太行绝壁峡谷之中,驻守汉王寨。其部将周军被官军收买,自侍地形熟悉,陈兵山口欲困郭亮于死地。郭亮选大山羊挂于马头山,蹄下置战鼓,羊蹄不停蹬踏,连续击鸣战鼓,掩护郭亮取道会逃寨至小山村休整,旋即向山西转移。待山羊饿死,鼓声停息,周军方知是“悬羊擂鼓”之计,急火攻心吐血身亡,葬于山下周军场。后人将郭亮短暂休整的小山村命名为“郭亮村”。
郭亮村位于河南省辉县市沙窑乡万仙山风景区,现有83户,329口人,以申姓为众。
申姓家族元末为官于南京,明初朱元璋清洗京城,申家被发配到青海做苦役,途经山西逃脱。砸掉大铁锅,全族每户分一块锅铁,各奔东西,以便日后团圆拼回原锅,故称“大锅申”。部分申姓人落户郭亮村。
郭亮村辖郭亮、另山、会逃寨、不蝶凹四个自然村。面积7.2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672米。这个太行腹地的小山村,面对悬崖,背靠大山,自古交通闭塞。出山只有一条小路,且必经险峻的天梯。天梯有台阶720级,垂直镶嵌于200米绝壁之上,最窄处20多公分,须侧身方能通过。不知有多少郭亮人失足落梯,致残丧命。天梯是郭亮村的生命梯、苦难梯、贫穷梯。打开通往山外的路,是郭亮人的梦想。
层层石阶级级险,辈辈出山步步难;悠悠岁月年年走,嘘嘘喘息声声叹;赳赳硬骨拳拳心,叮叮铁锤当当钎,铮铮盟誓谔谔言,爷爷不叫孙孙攀。
1972年,党支部书记申明信带领13个青壮劳力,组成突击队,向绝壁宣战,发誓要凿穿绝壁变通途。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全村以卖牛羊、药材、山果筹资。突击队员每天只有1角4分钱的伙食费。无电、无机械,靠双手和铁锤钢钎苦战五年,凿出宽6米、高4米、长1250米的隧道,凿石方26000立方米,打秃钢钎12吨,打烂铁锤上千个。1977年5月1日郭亮洞竣工通车。真是:十三壮士出郭亮,抡锤执钎凿太行,打通天堑破石壁,横断千仞穿一廊。
人称“绝壁长廊”的郭亮洞外侧有35个“天窗”,更增添了其神秘感,开凿时排碴用的通道,成为通风透光的观景台。郭亮洞的开通,奠定了郭亮村发展的基础。有40多部影视剧在此摄制,成为著名的“中华影视村”,继而成为闻名于世的旅游胜地。
郭亮村周边景色优美,小村如豆,镶嵌在太行山的绝壁上,老街老房、青山、丹崖、碧水、小桥、黄龙庙……这里是12亿年前地球山海运动典型断层山的天然博物馆,“阜平运动”遗迹清晰可见。国内百余家艺术学校和摄影团体将这里作为写生采风基地,到处可以看架着画夹、拿着速写本写生的艺校学生们。
郭亮宾馆、郭亮山庄、翠崖仙居三家宾馆及69家家庭旅馆可供个人们住宿,品农家菜,夜间看满天繁星,情趣盎然。
郭亮洞内部岩石壁垒
惬意的郭亮村民
天窗,绝壁的眼睛
通风口,也是观景台
宛若面具的天窗
绝壁长廊内外观
老爷子的新皮鞋和大手机
走出绝壁,胜似闲庭信步
纵望绝壁如刀切
一池碧水总相宜
中华影视村
小巷老街
画家的摇篮
随意的写生
石头是郭亮村最大的资源
石碾,静静的模特
基地,基地,基地
大导演谢晋在此住过,谢晋居
民居老宅
郭亮村的早晨
红石桥,一座老桥
河南人民伟大,给长城贴瓷砖并非笑谈
绝壁顶上的老秋和阿滨
丫头这动作,吓了老秋一头冷汗
深谷之中有通途
绝壁,绝壁,绝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