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震区心理救援不宜大肆鼓吹

(2008-05-31 13:21:20)
标签:

汶川地震

心理救援

精神医学

大肆鼓吹

悄悄说

默默做

灾区人民

民族精神

震区心理救援不宜大肆鼓吹

汶川地震后,心理救援突然成了热门话题。以往大多数国人根本不知道心理救援的概念,一如地震前很少有人知道汶川。这种突如其来的心理救援行动,一如突如其来的地震,处理不好会适得其反,尤其是利用各种媒体大肆宣传鼓吹,让心理救援变了味儿,成了一种施舍。

什么是心理救援?

心理救援,也叫心理危机干预,属于精神医学范畴,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心理危机是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比如突发绝症或急性残疾;突然失去亲人、爱物或巨额财产;重要考试、晋升、恋爱失败等,其中许多是伴随着火灾、洪水、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突发的。这些事件造成了现有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

心理救援要悄悄地说默默地做

尽管心理危机患者大多有麻木不仁的症状,却对外来刺激非常敏感。当今信息社会,信息工具遍布社会每一个角落,即便是灾区,最先恢复的也是通讯和传媒系统。目前电视、报刊、短信等各种媒体呈立体状大肆宣传心理救援活动,把广大灾民作为精神医学治疗的客体,无异于揭人疮疤。许多电视台还制作了访谈节目,对灾区的脆弱点进行了复制和演绎,这种宣传与鼓吹,灾区同胞照样能听到看到,作为受灾后遭受极大损失的群体,接受了这样的传媒产品,极有可能会给灾区人民造成更严重的心理阴影。大肆鼓吹下的心理救援不仅事倍功半,而且也是对灾区同胞的极不尊重。因此,心理救援要悄悄地说。

心理救援还要默默地做,从尊重人性基本需求出发,组织专业心理救援队伍开展工作。心理救援应该从在正常人群中普及基本知识开始,向“局外人”传授对待“局内人”的方法,让灾区的氛围逐渐温馨起来。有专家归纳列举了一些心理救援话术,但要灵活运用,不能教条,民间传统关怀方法不见得没有效果。尤其是要考虑灾区人民的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不能一窝蜂,一刀切。心理救援有时无需更多的语言,一个深情的拥抱,一个坚毅的眼神,往往比任何语言都起作用。

警惕“伪心理医生”和邪教理论的渗透

心理救援是一项以引导人的思想、帮助人走出心理阴影的工作,必须以健康的观念为主导。社会上有些心理咨询的草台班子,打着心理咨询的旗号,他们没有专业知识,自身都存在心理问题,就不用说救援别人了。还有重要的一点需要注意,灾民心理脆弱,产生宿命思想,极易接受一些貌似善良的说教。一些邪教便会乘虚而入,在灾民中散布有害的精神产品,值得防范和警惕。

大力张扬抗震救灾中焕发出的民族精神

我们的媒体、作家应该马上行动起来,以大力弘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为己任,宣传抗震救灾过程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表现中国历大难而不屈的光荣传统和民族性格,为全国人民奉献奋心励志的精神文化产品。我们的诗人、词作家、音乐人应该马上行动起来,以抗震救灾为背景,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这一切,都会间接起到心理救援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