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邮政周报》通联会后的思绪

(2008-03-01 17:51:21)
标签:

我记录

我的事业梦想

邮政周报

通联会

思绪

王恩宇

北京邮政

电视月刊

编辑部

杂谈

  《邮政周报》通联会后的思绪

《邮政周报》通联会后的思绪

 

2月29日,北京邮政宣传中心在怀柔雁苑宾馆召开《邮政周报》暨《北京邮政电视月刊》通联会,一报一刊的领导率编辑部全体同仁齐刷刷倾巢出动,北京邮政所有爬格子的抡影像器材的大家都见见面,这阵势,一年才一度。北京国际邮电局的发稿狂人陶春华以300分的绝对优势获得优秀通讯员第一名,本人成绩落半,尽管榜上有名,却非昨日风光。阿滨老弟加盟第二年也进入优秀行列,并作了精彩诱人的发言,之所以诱人,是因为他主持的《阿滨游记》大获成功之余,自驾游历名山大川为人所羡,许多人竟跃跃欲试,看来旅行是一件最有号召力的事儿。朱靖、万宇的讲座也很精彩,没听够的感觉。

 

晚饭后,编辑部组织了一场联欢会。有点别开生面,与以往单纯的卡拉OK不一样。兄弟姐们、新人旧人,欢聚一堂,做做游戏,抽抽奖,唱唱歌。只是每次都带相机没用上,这次能用上却没有带,有点郁闷。不过,看着兄弟姐们们平时键耕笔种、镜头快门制造精彩,拿起麦克也个个是歌星,很是享受。

 

《邮政周报》和《北京邮政电视月刊》编辑部的一群人,是最有亲和力的一群人。与编辑部打交道的十几年,编辑部这块铁打的营盘,尽管兵如流水,却好像一汪涌流不竭的清泉,总是满的,总是甘冽的。这是有智慧有水准的一群人,也总是执斧伐柯的一字师,经常化平淡为神奇,使文章、版面和画面精彩起来。我们总想起李俊良、连勇、曾良、郭建国、程春江、王笑波、关鸿雁、霍仲滨、吴勇,想起王又文、林轩、崔广辉,想起杨新明、钟奇志、王福平、史伟峰、顾强、乔小兰、方燕……他们都曾经在编辑部工作过,都曾经做过我的一字师。

 

我还想起一位老者,他叫王恩宇。原是《工人日报》文艺部主任编辑,被学界誉为“工人诗人”,退休后,2004年到2006年曾经受聘于《邮政周报》任副刊编辑。老人非常谦和,说话慢条斯理,做事非常认真,非常严谨,对版面对文字可谓锱铢必较。那时候,《邮政周报》连载拙作“古驿聊斋”系列,王老师曾经数次打电话向我核对文字和史实,提出修改建议,让我获益匪浅。经常去《邮政周报》编辑部办事,常看到编辑部的铁皮柜门上贴着王老师勾评过的报纸,还有王老师列举的容易写错的字的纸条。记得有一个词“美轮美奂”,我一直写“美仑美奂”,看了王老师的纸条,才知道我错写了那么多年还浑然不知。后来,好久没有看到王老师。直到2006年2月17日,《邮政周报》刊发了刘立晶编辑的怀念文章“追思王恩宇老师”,才知道王老师于2006年2月6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有的人离开,有的人留下,更有的人加入。但一种精神和原则永在,那就是锱铢必较办好一报一刊。《邮政周报》和《北京邮政电视月刊》是我们的“家报”和“家刊”,我们喜欢我们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