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品邮日历 |
吴江驿鲈乡佳话
吴江市鲈乡山庄,俺曾经住过
吴江驿,旧在吴江县(今江苏省苏州吴江市)。吴江在江苏省南端,西临太湖,东靠上海,南北在苏州与杭州之间,除京杭大运河勾连南北交通之外,吴江驿是苏杭之间水陆交通往来必经的重要驿站。
吴江驿故地吴江曾盛产鲈鱼,自古有鲈乡美誉。鲈鱼又名大鲈,体侧扁,长可尺余,巨口细鳞,下颌突出,呈银白或银灰色,背部和背鳍有小黑斑,性凶猛,以鱼虾为食,栖于近海咸淡水域交界处,成熟后溯进江湖。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有“江上往来人,尽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的诗句。我国沿海均产鲈鱼,但以濒临吴淞江、太湖的吴江所产鲈鱼味道最美,而吴江鲈鱼又以松陵镇(吴江市治)垂虹桥畔的为最。宋代杨万里“鲈鱼鲈乡芦叶前,垂虹亭下不论钱”诗句可以为证。
秋后鲈鱼,汪亚尘作
北宋集贤殿大学士、书法家陈尧佐任杭州知府时品尝鲈鱼后曾写下《吴江》一诗:“平波渺渺烟苍苍,菰蒲才熟梅柳黄。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风斜日鲈鱼乡。”相传吴江“鲈乡”美名源于此诗。其实,早在唐代或更早就有人把吴江与鲈鱼一并描绘、吟咏。唐代诗人马彝有诗《次吴江驿》:“兰州东下泊吴江,暂寄邮亭看渺茫。;鲁望旧踪追感叹,季鹰前事入思量。当轩雨过峰峦秀,隔岸风来橘柚香。散发未能归未遂,鲈鱼时节负秋光。”诗中展示了一派南国水乡秋天景色,不仅提到了鲈鱼,还讲到了“季鹰前事入思量”的典故。
季鹰是西晋人张翰的字。张翰是吴郡(今吴江一带)人,曾在齐王司马冏手下任大司马东曹掾,“八王之乱”中,他料到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思念故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便毅然弃官回乡,成为一段佳话。张翰回到家乡不久,司马冏就被河间王和长沙王所杀。《晋书》卷九十二有载:“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司马冏败后,人们都说张翰有先见之明。也有人说他图一时享受,“独不为身后名”,他则认为“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表现出他“任心自适”、宁静淡泊的旷达性格。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赞曰:“浮世功名食与眠,季鹰真得水中仙。不须更说知几早,直为鲈鱼也自贤。”
鲈鱼味美,历代名人关于吴江的诗文,多离不开鲈鱼。清代以来,随着地形的变迁,鲈鱼在吴江渐渐失去了由海溯江的生长环境,吴江鲈鱼逐渐减少。然而,“鲈乡”作为吴江的美称将永远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