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这仿佛是个大话题,我们的文化管理机制有问题。
凡是存在的,都是有市场的,但存在的,不见得是健康的。政府管理部门应当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地“修旧利废”。还有,什么人到什么圈子里去,要有明确的标识,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政府管理部门要面对现实,既然社会有需求,就应当满足,但要划定区域,加强管理。你有了管理,你就可以逐渐限制它,规范它。否则一塌糊涂。待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层面,文化境界升华了,这些自然而然就消亡了。
如今的一窝蜂式、模糊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式、警匪结合式……让好多事情没有了界限,消费者自然容易因误入自己不喜欢的场所而感到不快。
其实,好多事情不必大惊小怪。比如色情表演、比如娼妓……不能粉饰太平,不能忽视特定人群的需要。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人口不流动,这些现象就少。现在人口流动了,需要一个平衡的供应链,比如煤矿、建筑、石油等等行业的打工大军,他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他们的个人生理、心理需求是不是应当得到关注?为什么色情场所打也打不绝,统统把这些场所定义为色情场所合适吗?
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存在着许许多多与人情、法理相悖的情况,政府怎么看待,如何处理,很深奥,也很简单。真正的以人为本,真正的科学发展观,不是喊喊口号就被人所认定和接受了的。
文章引用自:http://blog.sina.com.cn/u/496a4e98010005iv
前一篇:城市探险:自己吓唬自己
后一篇:正式更正一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