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县驿看蔡国故城
上蔡县驿,在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此地为西周古国蔡国的故都,今存蔡国故城遗址。1996年,蔡国故城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传伏羲氏因蓍草生于蔡地,为定天下之吉凶,画卦于蔡河之滨,遂名其地为“蔡”。蔡国始建于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封其弟叔度为蔡叔于此。春秋时蔡灵侯十二年(前531年)楚灵王诱杀蔡灵侯,蔡被灭。前530年,蔡平侯复国,旋迁都于吕,称新蔡,后蔡昭侯又从新蔡迁于州来,称下蔡,因此蔡国的故都称上蔡。蔡国都上蔡历经五百多年。
伏羲画挂
蔡国故城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略短,南北稍长。现存城墙高4-- 11米,宽15—25米,总长约10490米。城墙为夯土筑成,每层厚8—14厘米,小夯窝圜底。城墙缺口较多,疑是城门遗址。南城墙三处,西城墙一处,保存较好。城内中部有一土台,称二郎台,面积120万平方米,可能是蔡侯的宫殿区。台上曾发现很多古井及陶制排水管道,台上台下还有许多春秋陶片和筒瓦、板瓦等建筑构件,说明当时这里有庞大的建筑。城内西南隅翟村一带,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出土。古城西北有九个土冢,相传为蔡侯墓。
元代以前上蔡就有了驿站,以利交通,达天下。元代诗人陈孚曾任上蔡书院山长,有诗《上蔡县驿》:“上蔡城边雉兔肥,满川桑枣绿成围。东门牵犬无穷乐,谁谴君侯不早归。”古城边,山鸡野兔成群,桑树枣林成荫,一派祥和景象。
上蔡古驿故地自古名人辈出,秦丞相李斯、汉丞相翟方进以及世称“上蔡先生”的北宋著名理学家谢良佐等,均是上蔡人。据考证,蔡氏祖根也在上蔡,有“天下蔡姓出上蔡”之说,许多华人华侨慕名而来,或凭今吊古,或寻根问祖。上蔡文物繁多,除蔡国故城、蔡候墓外,还有修葺一新的李斯墓、奎星楼、蔡侯玩河楼、伏羲画卦亭和孔子周游列国“厄于陈蔡”时遗留的鸿隙湖、晒书台、问津处以及后人修建的先师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