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SARS)曾让世界为之惶恐,但人类抗击病魔的精神和毅力未曾一刻削减,即便是那样一场浩劫,在人类付出了一定牺牲,历炼了无数勇士之后,也便无声无息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会留有痕迹的。肆虐一时的非典,也毫不例外地留下了许多痕迹。
非典留给北京的最大痕迹莫过于2.
非典,不仅让人们加深了对地坛、安贞、中日友好、人民等大医院的印象,连名不见经传的佑安医院也名声大振,因为这里曾经作为收治非典患者的前沿,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非典留在我们家中的痕迹,是我小妹的一头短发,曾经履行白衣天使的使命,为了上一抗击非典而减少感染源,她忍痛剪掉留了17年长达
非典的痕迹还见于抽屉里没有用完的口罩和板蓝根冲剂,角落里存下的若干瓶84消毒液。提起消毒液,在生活中最常见的非典痕迹,就是公交车上“本车已消毒”的标识。据知情人讲,“本车已消毒”早已经有其名无其实。细心一点还会发现,“本车已消毒”不知什么时候也成了一种广告载体,先是“圣火牌”燃气灶,现在是“找工作靠人脉”的中介媒体宣传语。车辆是不是每天消毒不得而知,但这个标识有的确实是每天更换的,因为标识上印着当天的日期。司售人员讲,贴上这个标识,也就给乘客一种心理安慰。但要看一下个别车辆的内部环境,这心理安慰也就化为乌有了。有的空调车的白色座椅套头靠的部位油腻黢黑;有的大通道式汽车,中间连接部位结满尘土和泥灰,“本车已消毒”,真是让人难以相信。有在公交公司工作的朋友讲,非典时,用于车辆消毒的消毒液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现在非典过去了,谁还干那增加投入的傻事儿啊?
非典的痕迹,应该折射出面对灾害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最起码经过非典劫难,要养成相信科学、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然而,这样一场灾难,却留给了我们许多诸如“本车已消毒”的形式主义的东西,这是万万不应该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