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肃慎到女真再到满洲,满族几经更名,无论官与民都只称名字而不称姓氏的习俗却没变。汉族则依自身习惯,误以满族人名字的首字为姓氏。故
其实,这种误会古时候就形成了。南北朝时,勿吉派到北魏的使臣乙力支、隋朝时粟末部首领突地稽、唐朝震国公乞乞仲象等,都只是他们的名字而不是姓氏。乞乞仲象姓大氏,就好比金太祖阿骨打姓完颜氏一样。满族人只称名不称姓氏,民间便用名子附会出姓氏来。人称“瑞中堂”的大学士瑞麟,姓叶赫那拉氏;人称“那总督”的直隶总督那彦成及其子人称“容都统”的容安,都姓章佳氏,等等。
因为误解造成习惯,有的满族人便“将错就错”,干脆取自己名字首字为姓氏,即“随名姓”。清代国子监祭酒鄂拜,本姓西林觉罗氏,其子孙鄂尔泰、鄂实、鄂津等却姓了鄂。类似的还有舒穆禄氏万显丰的子孙姓“万”;爱新觉罗海臣的子孙姓“海”;喜塔拉文忠额的子孙姓“文”等等。尽管“随名姓”,却也绝不忘记祖姓。
满族姓氏还有“同姓不同宗,同宗不同姓”的特点,大致分“以地为氏”和“以部为氏”两类。“以地为氏”就是以氏族祖居地的地名、山脉或河流为姓。如清朝吏部尚书隆多科祖居佟佳地方,便以佟佳为姓。“以部为氏”则以祖先原属部族的名称为姓。如钮祜禄氏,钮祜禄在满语中其意为狼,是以狼为图腾的部族名为姓。同姓的不一定是同家族,这是虽同居一地有的“以地为氏”,有的则“以部为氏”的缘故。
朝廷赐姓也是造成同宗不同姓的原因之一。明朝时赐女真首领姓“李”,还有张、郭等姓。清朝皇帝也因军功和特殊贡献而赏赐的姓氏。清朝内大臣瓜尔佳吴拜、兵部尚书舒穆禄纳木泰、一等大臣佟佳扈尔汗等,都被赐姓觉罗氏。
满族还有以满姓首字为姓者,如叶赫那拉氏姓“叶”,东四邮局退休职工叶光正老人,本姓叶赫那拉氏;敖济氏姓“敖”,北京邮政保卫处敖立,也当属这种情况,等等。再就是以朝代名“金”为姓的满族人也很多。被称为满族八大姓的佟、关、马、索、叶、富、那、郎等,其演变均各有说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