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西坝河在酒仙桥一带有个大弯,河水由偏西流向东南,九仙桥原是东西向的。建国后,政府将西坝河截弯取直,河道南移了100余米,河水流向变成了东西向,不流经原来的九仙桥了。政府在老桥西 300米处修建南北向的水泥桥,就是现在的酒仙桥。
酒仙桥是共和国电子工业基地。1953年,在前苏联和前西德的援助下,建成了代号774的北京电子管厂;将代号706、707、718、751、798等厂整合为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此后,原第四机械工业部十二所、半导体器件厂、代号738的有线电厂、代号506的邮电设备厂、华北光电研究所等也相继建成,诞生了许多生活福利区。在生活福利区与生产工业区之间开辟了酒仙桥路。
老电子城的众多生活福利区原都是小陈各庄、西十里居、张百庄、驼房营等村的庄稼地,分15个街坊,后在苏联帮助下这些福利区建了楼房,“街坊”作为酒仙桥地区居民小区的名称沿用下来。15个街坊中,没有九街坊,据老人们讲,九街坊在建设酒仙桥商场时被占用。随着地区改造,其余街坊变化也很大,如十三街坊并入五街坊,十四街坊平房二区并入驼房营西里,十五街坊平房三区并入驼房营南里。
酒仙桥地区特有的“街坊”
1957年7月,酒仙桥成立街道办事处。酒仙桥街道与东风乡、将台乡、南皋乡接壤,辖区面积6.3平方公里,有6个社区分会,41个居(家)委会,常住人口7.6万余人。
酒仙桥街道办事处
目前,许多老电子企业已风光不再,它们纷纷转产或改组。国营798厂的大型厂房现在已经成为北漂艺术家们的活动中心;老牌电子管厂774厂,重组为上市企业“京东方”;有线电厂738厂,现在是上市企业“兆维科技”。738厂的职工俱乐部也叫红霞影院,现在还发挥着作用;而774厂建的电子影院,据说是用人民大会堂剩余的材料建的,已经拆掉,建起了一座名叫国际**的商务楼。老的酒仙桥商场也已拆掉,原地正在建设京客隆酒仙桥购物广场,营业面积预计达4.6万平方米,现已封顶。
红霞路
红霞路上的红霞影院
红霞路上的“五层大楼”
“五层大楼”下的兆维宾馆
老电子工业基地建成后的大约30年间,酒仙桥地区几乎没有高楼,苏联帮着建的职工宿舍大多三层,只有十街坊的738厂宿舍是五层的,人称“五层大楼”。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北京,许多老楼受了影响,后来都打了圈梁固定。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酒仙桥地区建起了多个高层住宅小区,成片的商品楼拔地而起。2005年,政府启动了酒仙桥危改工程,老国营企业的集体宿舍面临大面积拆迁改造,建成后的小区将定名为“福街丽坊”。
打了圈梁的老楼
早在1993年,市政府就正式批准,把酒仙桥地区建成集科、工、贸一体,多功能、多产业、综合性的高科技工业区——北京电子城。1999年3月,北京电子城划入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列入全市重点建设区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