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中甸县的新名字
中甸县城不大,只有两条大街。”小鲍说。
翻开中甸县城地图,看到除了环城路以外,城内南北方向最长的一条街是长征路,我们要去的迪庆州邮政局,就坐落在长征路上。此外,还有和平路,州公安局、检察院都在这条路上;东西方向最长的路是建塘东路。
建塘,是藏语对中甸的称呼。古老的建塘镇,其镇政府在和平路南段。相传建塘与四川的巴塘和里塘都属于藏王三个儿子的封地。唐代为吐蕃铁桥节度地,元代为宣政院直辖,明代为云南丽江军民府,清雍正二年(公元1725年)设中甸厅。1957年迪庆藏族自治州成立,设州府于中甸,直到今天。
县城的马路上,车水马龙。我们的车缓缓行进在中甸的长征路上,这条路,是纪念红军长征而得名的,在中甸的中心镇,有红军长征纪念馆。我们看到,这里的现代气息还是比较浓的,有网吧、舞厅、洗浴中心、酒店。旅游纪念品商店琳琅满目,工艺品极富民族特色;藏族传统手工制作的“卡卓刀”削铁如泥,制作工艺令人叫绝;药材商店出售的都是雪域高原出产的中药材,老板热情地招呼着客人们。沿街还有许多个体商店,日杂土产、服装鞋帽,应有尽有。薛筠在这里买到了旅游鞋,换下凉鞋,对我说:“暖和多了,好看么?”我最会恭维女孩:“当然,你穿什么都漂亮。”薛筠被这句话感动了一路。
街道两旁的建筑物上挂着许多横幅,都是同一个内容:“庆祝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小鲍告诉我们,今年5月,国务院批准中甸县正式更名为香格里拉县,这些横幅都是那时候挂起来的。
香格里拉,是一个举世闻名的词汇。1933年,英国人詹姆斯·希尔顿出版了一部叫作《失去的地平线》的小说,小说讲的是英国驻印度的外交官康威和他的三位朋友的故事。康威所乘飞机被劫持,穿越喜马拉雅山后被迫降落在一个天堂般的地方,这个地方叫香格里拉。那里有“蓝色屋顶的喇嘛寺,月光如洗的庭院,在世界上最雄伟的山附近,在狭长的峡谷里,一些圆顶的小山丘在蓝色夜空的映衬下犹如令人心仪的黑宝石一般”;那里有“穿着羊皮大衣,带着毛皮帽子,足蹬牦牛皮鞋的矮壮结实的藏民”。香格里拉被描写成没有战乱,没有纷争,人和自然高度和谐的世外桃源。在英文字典里。香格里拉(Shangrila)就是世外桃源的意思。
香格里拉究竟在哪里?小说出版后的60多年一直是个谜。世界上许多权威人士进行了长期的考证。著名东巴文化和藏文化专家纳西族人宣科认为小说《失去的地平线》是以奥地利籍美国探险家约瑟夫·洛克的经历为素材写成的。宣科说,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洛克到中甸时,他父亲曾经为洛克作过向导和翻译。1928年洛克拍了许多梅里雪山的照片,其文章和照片曾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宣科认为,詹姆斯·希尔顿就是根据《国家地理杂志》上刊载的照片和文章描写出香格里拉的,小说中的卡拉科山就是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喇嘛寺就是中甸的松赞林寺。宣科得出结论: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西北部的一个偏僻的雪域小镇,原来的藏语名字是“香巴拉”,这就是中甸。宣科的观点受到了许多中外学者的认同。
1997年12月14日晚21时30分,香格里拉被确认在中甸。2002年5月5日,中甸县正式被命名为香格里拉县,中甸有了新名字。我特别注意到,几乎所有的单位的招牌都是新换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