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古驿聊斋岳飞 |
分类: 品邮日历 |
大营驿,旧在永州祁东县(今湖南祁东县西南 11公里、祁阳县东北25公里处),古代永州境内水陆驿站、递铺发达,大营驿是其中规模较小的一处。大营驿地有大营寺、题壁亭,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抗金名将岳飞奉旨讨伐曹成叛军,曾在大营驿宿营,并题记于驿壁。清同治年间出版的《祁阳县志》有记载,大营寺建于山麓,梁间雕刻颇为精致,首进为戏台,台左右为碑林;二进为岳圣殿和关圣殿、岳圣殿除岳飞塑像外,还有奸臣秦桧夫妇跪像。
岳飞之《大营驿记》正文仅99字,但字里行间充满了忧国思君之情。当时,岳飞已取得征讨曹成叛军的决定性的胜利,“自桂岭平荡巢穴,二广湖湘悉皆安妥”。他此刻的迫切心情是“痛念二圣远狩沙漠,天下靡宁,誓竭忠孝”。六年前的“靖康之变”,金太宗完颜宗翰兵分两路攻破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俘徽宗、钦宗(即岳飞所谓之“二圣”)及宗室、后妃等三千余人,尽掠宋之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珍宝玩物、藏书地图等等,北宋灭亡。雪靖康之耻,是岳飞唯一想做的事。他在《大营驿记》中表示,要“赖社稷威灵,君相贤圣,他日扫清胡虏,复归故国,迎两宫还朝,宽天子宵旰之忧,此所志也。”抗金雪耻,岳飞矢志不渝,他与金军多次交战,所向披靡。绍兴十年(1141年),他挥师北伐,连复蔡州、郑州、洛阳等地,取得郾城大捷。然而,“君相”并非岳飞意愿中那样“贤圣”,南宋高宗与奸相秦桧力主投降,以12 道金牌急诏岳飞退兵,并解其兵权,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
清匡邦彦有《大营驿观岳鄂王题壁》诗:“破贼凯还日,全军暂住兹。威名开瘴雾,浩气薄熊罴。二圣蒙尘耻,徽臣向关悲。题词摹碣上,遗迹尚淋漓。”岳飞《大营驿记》署名为“建炎四年十三日河朔岳飞题”,即题于绍兴二年七月初七日,岳飞时年29岁。此后整整十年,岳飞精忠报国其心不二,至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142年1月27日)遇害,年仅39岁,虽壮志未酬,然忠骨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