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畅销的可取之处
(2009-06-18 13:11:46)
标签:
笛安原谅我红尘颠倒畅销书西决慕容雪村文化 |
时人一惯看不起畅销书,大把人的都对畅销俩字很鄙夷,似乎卖得越好越是俗。只因畅销书一般都站在严肃文学的对立面上,其实严肃文学做好了,也成了畅销书,比如早年的《围城》。比如近年的百家讲坛,怕是谁也没想过,一本讲论语的书可以卖成榜单第一,这是畅销的力量,当然了,一定会有人说于丹俗,因为畅销的就是俗,已经有人在他们中间划上了等号。
身为一枚低级趣味的阅读者,我成天在畅销书中间打混,买的看的全是畅销书。昨天散步去书店,顺手又买了两本,正好下雨,在家一边吃芒果,一边就看完了。
一本是笛安的《西决》,赫赫有名的柯艾出品,买这个是因为封面很像《千山暮雪》,千山出来的时候,有一堆人怯怯的跟我说,这个封面跟某本书好像。那情形欲言又止,就是不告诉我跟哪本书好像。我跑到书店观摩了一圈,终于恍然大悟,原来是像柯艾他们家风格。
另一本是《原谅我红尘颠倒》,慕容雪村。两本书一块儿看的后果就是,好比清酒和白干一块儿喝了,滋味很复杂,感觉很复杂。
这年头,后爸比后妈还多呢。相比《原谅我红尘颠倒》,《西决》简直是温暖治愈系,虽然中间也有煽情,而且差点煽得我掉眼泪,但我泪点一向很低,连看CCTV的感动中国都会哭得稀里哗啦,何况柯艾的传统,从郭敬明到如今的笛安,都擅长煽情。
不过能把《西决》这样一本完全不具备畅销元素的书做成畅销,真正令人想对制作团队致敬。有些书,一看就知道市场性非常好,制作人不用费什么力气,它自然会上位。就好比周迅,你把她随便搁哪部电影里,都可以放心。她有最丰富的灵气,可以信手掂来,这就是浑然天成。而有些书,因为题材等等因素,那么它的畅销之路注定不会是天生型。这时候后期的推手,会显得格外重要。就好比汤唯,她在特定的导演与特定的题材之下,所迸发的灵光会让人不敢逼视。这种是璞玉,需要特定的打磨与机遇。
《西决》不是青春伤痛,也没有一切时下最流行的噱头,它是非常冷门的家庭伦理题材,中间有少许的爱情,可是几乎是奶油蛋糕上的红樱桃,点缀而己。它的视角冷静而独立,语言干净而纯粹。这么一本书,按理说受众应该起码在二十五岁以上,是那些相对成熟的阅读者,可它居然吸引了大批十几岁的阅读者购买,制作团队之强大,令人仰望。做畅销书做到这个份上,让人不服不行。
慕容雪村的《天堂向左,深圳往右》是当年的大热门畅销,畅销到当时根本不看这类题材的我,都忍不住买了一本。当时看完,立马把书扔到一边儿。当初的我还年轻,觉得这人写书太黑暗了,简直没半点希望。看完《原谅我红尘颠倒》,一时间倒觉得像庄生梦蝶,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这本书符合一切畅销的元素,是典型的天生市场型,慕容雪村功力不减,写作技巧娴熟,全文几乎没有什么漏洞,一环扣一环,节奏很快,到了结尾,四面楚歌,煽情也煽得恰到好处,不多不少。不像有些作家一煽情就约束不了笔墨,导致过犹不及。而且这书改电视剧也好改,包袱很多,很出戏。就是主题太灰暗,不符合主旋律,只怕拍出来也卖不了。
总的来说,《原谅我红尘颠倒》是本非常好的销畅书,适合轻熟型阅读者,不适合太年轻的人看,所谓少不读《水浒》。十几岁的人读点阳光灿烂的东西蛮好,或者明媚忧伤的,总之这社会的种种阴暗,不要太快懂得。
这年头畅销也非常不好做,像我这种每年购书金额稳定在数千元计的读者,进趟书店多少会掏腰包,但书山书海,这个腰包怎么掏,就看各制作团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祝各位大神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