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饭局 VS 茶局

(2011-03-23 22:11:26)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话生活 话中有话

【这篇文章,还是去年的时候,为百度内刊《简单》的“精致生活”栏目临时捉的刀,惭愧。

备忘一下。】

http://s16/middle/490a6679t9f273f049b0f&690VS 茶局" TITLE="饭局 VS 茶局" />

(百度《简单》双月刊2010年10月号,总第16期)

 

很巧,这又是一个“茶余饭后”的话题,像极了是某个人设的一个“局”。

从何说起,很是懵懂,显得无头无绪。

与“饭”对比起来,餐前茶、餐间茶、漱口茶……都有,复杂得多;显然,挑“饭”先说,简单一点罢。而且,在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里,“饭”比“茶”的分量更重一些;应该,得讲究个先后和主次的。

好吧,“茶局”之前,闲话一下“饭局”。

 

饭局是自古有之的。知名度最高的,莫过于刘项饭局“鸿门宴”、曹刘饭局“青梅煮酒论英雄”、大宋饭局“杯酒释兵权”了。更久远一点的,也值得一提:春秋时代的齐相晏子吃饭时“二桃杀三士”,办成了一桌借刀杀人的饭局;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于饭局之间战秦王、护赵国,赢得了数十年太平。

今人对于饭局,似乎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正如清代吾庐孺《京华慷慨竹枝词》中《饭局》诗云:“自笑平生为口忙,朝朝事业总荒唐。许多世上辛酸味,都在车尘马足旁。”

个人生活中,饭局还挺多,是“人情练达”的必须,不消说。——结婚了,有饭局,名曰“婚宴”;生小孩有饭局,名曰“喜宴”;过生日,有饭局,名曰“寿宴”;人去世了,有饭局,名曰“丧宴”;考上好学校了,有饭局,名曰“谢师宴”;没考上,也有饭局,名曰“辞师宴”;买房子搬家,有饭局,名曰“乔迁宴”;友人远行,有饭局,名曰“践行宴”;从远方回来,有饭局,名曰“洗尘宴”;分手了,有饭局,名曰“散伙饭”……

生意上,饭局少不了,是“你来我往”的必要,不用说。—— 找人办事、被求办事,常常,饭局里牵线、结识、沟通、盟约、成交,解决起来会更快,也更容易。一些成功的商业人士,在“讲故事”的时候,总能描述出几个促成交易、达成目标的关键饭局。进而,譬如年关饭局“尾牙”之类,成了企业文化和商业常态。有好事者,总结起全国各地的饭局特点,争论着上海饭局和北京饭局做局上的区别,探讨所谓的饭局文化。

不过,国人似乎有一个误解,仿佛“饭局”是中国的特产,常常感慨难得一顿安身饭,抱怨吃的是“没有饭的局”,巴望着“没有局的饭”。实际上,饭局者也,中外皆有之。老美拍卖巴菲特午餐之举,算是把饭局利用到了极致。中国人明着学人家,拍卖自己人的饭局;国内的不够,就把老马的饭局拉过来用用,拍卖一通。

“饭局”这个事情上,我们比老外讲究,老外比我们直接。中国式饭局,不仅“饭”花样多多、礼仪种种,更繁文缛节;而且“局”沟壑纵横、柳暗花明,更含混晦涩。

刚刚尘埃落定的“巴比”饭局,“饭”上面,可查可搜的消息没有得可怜;被炒得沸沸扬扬,大概是东西方人“局”不一样的缘故吧。国人摆饭局,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亮明了,那还能叫局吗。

把“饭”做成“局”很通行,这是全球一体化能标而准之的事情。毕竟,全世界人民都要做吃饭这个事情的嘛!

 

看看,茶局就不一样了。饭局如果说是世界的,正经八百的,茶局就是中国独有的了。不管“局”始创于何处,至少“茶”起源于中国。发现一株叶草、成就一门饮料、升华一出礼仪、历练一段修行、铸造一国文化、形成一种文明……从“一茶”到“万道”,恐怕只有中国人的老祖宗才有这能耐。

确实,“茶局”是活生生硬造的一个词,山寨了“饭局”。据说“饭局”这个词起源于宋代,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仍然要指出的是,貌似正版原创的“饭局”,也只是copy 了“棋局”而已。而且,影子和痕迹还很重。“茶局”的年龄,也就码前面文字说“饭局”的时间,顶多半个小时。

除了可以从老舍笔下的茶馆找到点“茶局”的意思以外,好像历史就没有和饭局一样的辉煌记载。虽然有人说千叟宴是因为康熙、乾隆时代请三老进京品茶体现出来的敬老、清廉而名传千古的,但怎么看,千叟宴就是个饭局。是啊,“茶”自身的故事太多,永远讲不完,哪来功夫讲茶局的风云传奇!但推杯换盏必定有局,必须的。

神聊、作文的时候,描述人生的字眼,“人生如棋”、“如茶人生”常常被用到。棋者凶险,“饭”之所以成“局”,大抵因为下箸酌酒之间,藏有棋局般博弈横生、刀光剑影、惊心动魄。茶者温顺,“茶”之所以未被言之于“局”,可能沸水浮叶之时,已被醇香四溢、甘柔酣畅、平和淡定所折服。

做起局来,饭是烈硬的面台,茶是雅致的引子。只不过,太向往美好的事物,人们不愿意把已被风雅颂的茶与机关重重的局瓜葛在一起。茶局,不过是比饭局更中和、有韵味、有品位的软机关罢了。质疑吧?不然想想新人敬茶、改口、拿红包是不是一个喜悦的局;客来敬茶、以茶会友、以茶代酒是不是茶局的“这个杀手不太冷” 一面,有点意思。

棋般人生、还是茶样生活,好像成为两种相反的追求和感受。感悟人生如棋,是深谙饭局桌椅之上的明争暗斗和暗通款曲;参透人生如茶,是洞察九泡有余香的纯净柔美和从容坚韧。

一粒米或者一张饼、一盘菜、一壶酒、一盅汤,当然还有一杯茶,是饭局细微的部分。茶局的物件不过是一撮茶、一水一杯、至多加上一张台。茶局比饭局要的道具少得多,利落不少,即使有层次渐进的茶艺、茶道,也不比饭局冗长。

饭局把对着的面做进一个台,茶局让同路的平行得远。饭局是神离的吃,茶局是默契的喝。在饭局上,能印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在茶局上,可以见识“从来佳茗似佳人”,大悟得道“没有茶,水就是水”。饭局需要利益者的行,茶局充满智慧者的思……

一个人成不了饭局;但可以有一个人的茶局。独自品茶,就颇有一叶知天下、杯茶见人生的大局风范。

饭局和茶局也有异曲同工之处,比如“当局者迷”在饭局和茶局之间都不适用。饭局中人个个心知肚明;“茶也可以清心” 六字六话的谐趣,表明茶局的目标就是要“当局者清”。再者,无论饭局、茶局,有心、用心都是要素之一。

 

一直就觉得老祖宗比现代人洞若观火,对于“茶局”,他们在也不例外。唐代刘贞亮早总结有“茶之十德”,尝滋味、养身体、散腥气、驱病气、养生气、散闷气,言之本是“茶”;利礼仁、表敬意、可雅心、可行道,大可理解为在说“茶局”。这种断章割裂的理解显然带有“饭局”思维下的功利,但确是“茶局”最好的注解了。

这样说来,如茶人生,是智慧者的人生,至少是健康的;要是茶局,那也是聪明人的局,至少是个善局。好像没有言过其词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