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作品: 闲说“乡下人”“找不着北”  长夜未央

(2012-10-30 10:13:18)
标签:

鄙视

乡下人

有钱人

农耕意识

夜郎自大

闲说“乡下人”“找不着北” 

 

巴尔扎克的《幻灭》里,巴黎人是很瞧不起外省人的。天才诗人吕西安,在巴黎人眼里,就是一“盲流”。巴黎人,哪怕是乞丐,也自恃高人一等。这和汪曾祺《北京胡同》里描写的现象差不多,居住在北京的爷们,熬白菜也是北京的最好吃,接待姑爷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也倍儿香……

原创作品: <wbr>闲说“乡下人”“找不着北” <wbr> <wbr>长夜未央

                         哥们,找不着北了

    居住在皇城根下的北京小伙子,去“非诚勿扰”征婚,总是喜欢嗷嗷地来一句,“我是来自北京的纯爷们……”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有几个“纯爷们”被孟飞调侃后,才收敛了得意。计划经济年代,京城某些政府部门对今天的“北漂”一族,有个很鄙视的称呼——盲流。在北京人的骨子里,这“盲流”就是流氓的代名词。我有一网友,把她调侃生气了,于是很轻蔑的骂我是:

“你这盲流……”

“盲流”,就是北京人瞧不起外省人的“尊称”。

 

以地域划定某个圈子,自恃阳春白雪比人优越,瞧不起圈外的下里巴人,如此现象,今天依然如故。

上海算是比较典型的吧。在上海居住的人都知道,上海本地人很有些优越感的,操普通话的,上海人会不屑一顾地称其为:“乡下人”。在上海乘坐公交车,乘客都是前胸贴后背顺着站一溜,不知道这“潜规则”的,侧身了咋的,会立即招来一声轻蔑的嘟隆:“乡下人”。有个朋友,在上海居住了20年,他说依然不能融进上海人的圈子。

上海是中国开埠最早的码头,上海曾是中国轻工业品质量最好、产量最多的城市,这是令阿拉上海人骄傲倍增的原因。而今这种自恃优越的风头,已经被上海人瞧不起的老广抢去了。

 

随着沿海最早的开放,经济的发展,广东人钱包鼓了起来。昔日被上海人、北京人视为“找不着北的”老广也趾高气扬。他们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外地人,统统冠之以“北方人”。广州地处中国版图最南端,有钱的老广于是对打工者、淘金者、创业者,统统视为“穷光蛋”,这“穷光蛋”含蓄地说法就是“北方人”。

 

西部的成都人,口头禅是“弯脚杆”,简称“弯弯”。此是隐语,直说就是骂你是农民,就是没钱、没文化、土老帽的意思,和上海的“乡下人”、老广的“北方人”、北京的“盲流”一样,是对人极端的鄙视。何谓“弯脚杆”?川中旧式农民常年农耕,劳作过度,身体缺钙,和草原牧民一样,有的人腿呈O型,于是成都人就针对这一特点,蔑称农民“弯脚杆”。推而广之,对所有瞧不起的人,成都人也统统称其“弯脚杆”。

 

这种以地域、金钱、城市为圈的意识,是典型的夜郎自大,和庄子的坎井之蛙异曲同工。是城里人于是就骄傲,是京城人更是骄傲的平方,有钱就自大,有钱就为富不仁。这种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满足,才是真正的农民意识,真正意义的“乡下人”,四川人称这种人为“土佬肥”,就是有钱没文化。

真正的现代人是,不囿于城乡、城市之圈子,放眼世界,兼收并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才我们要树立的现代意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