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cp]18岁的屈原写出彪炳千古的《橘颂》!
《橘颂》
一树绿色
结的果子都是太阳的思想[微风][微风]
五月初五正是初夏,时光逐渐蔚然深秀,端午节,这个日子,就像开在葳蕤草木中的一枝野花,怡人。
少年时的我,端午节这天,最大的乐趣就是跟着语文老师齐诵《橘颂》~~往事如烟。多少年过去了,依然在脑海里回荡。今日12点18分,竟然见到我最敬重的老师在吟诵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咏物言志诗《橘颂》~~觉天地间,日月同辉,三生有幸,但愿地久天长~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目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借物喻人”的新体诗《橘颂》,创造性地将《诗经》中的“雅”体(赞美活人诗)与“颂”体(祭歌)有機地杂糅在一起,在艺术手法上使用了“兴”,千古传诵。。
《史记·屈原列传》中有记载,该诗写于楚怀王举行“加冠礼”时20岁,屈原18岁。由此我们可以确定,《橘颂》创作于楚威王五年,即公元前335年。
18岁的屈原创作了《橘颂》!18岁写出彪炳千古的经典诗歌,的确可以为圣为贤。
放眼古今中外,发表处女作时年龄很小者虽属凤毛麟角,但也不乏例子。
如,周成王姬诵在20岁以前就创作出被后世奉为经典的诗歌就有4篇,即《诗经·周颂》中的《闵予小子》《访落》《敬之》《小毖》。其中《敬之》一篇,是现存可信文献中最早的一篇新王“加冠礼辞”,实开屈原《橘颂》之先河。西汉贾谊创作《吊屈原赋》时23岁;三国时期的王粲以《七哀诗》知名时年方16岁;唐王维17岁时创作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白居易创作《赋得古原草送别》时年仅21岁;李贺创作出成名诗篇《雁门太守行》时年方18岁,等等。
毫不夸张地说《橘颂》即使与上述名作放在一起相比,其文学艺术水平和思想水平毫无逊色。《橘颂》写得如此之好,致使怀王于27岁即王位后提拔重用屈原也就顺理成章。
现在有个流行句式叫“打开……的方式”,借用为:阅读经典是打开人生的正确方式。多读经典,真的有一颗澄明博大的心。感恩于心。(冰野)[微风][微风]
http://t.cn/AiCz7S4L[/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