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国的医药发展需要国家级的研究型制药公司

(2008-11-22 07:49:56)
标签:

制药公司

研究型

新药

医药公司

青篙素

中国

    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用15年的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08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中第三项任务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出要发挥国有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和发达国家制药公司相比,我国国有制药企业仍处于资源分散、研究和开发薄弱、竞争力低下的状况,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的医药发展必需有一个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国家队,建设国家级的研究型制药公司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

1.建设国家级研究型制药公司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我国国有制药业与国际大公司的巨大差距

    世界500强企业按市场资本总额分析的结果表明,制药业2001年排名第2位,仅在银行之后,超过电信和IT硬件业。医药企业进入全球市场资本500强共有29家。全球市场资本实力最雄厚的25家公司中,制药业占5家。2004年,全球处方药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的制药公司有14家,最高的一家为461亿美元。说明制药业有巨大的市场。但是,中国经济年鉴的统计表明,2001年全年全国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2278亿元,医药工业全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098.1亿元,仅占全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2.27%。全国的产品销售收入不如发达国家的一个大制药公司。与制药业在全球市场资本中的显赫地位相比,我国制药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差距巨大。

(2)新药和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

    2004年全球前10家公司,他们研发的投入占销售额的13-19%。大公司的规模及其对研发的投入是他们发展的根本原因。发达国家制药公司的发展规律已经表明,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完全依靠企业对新药的研发。对新药发明实行严密的专利权保护对专利权人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医药公司的财力雄厚,研发的程序完整,对重大发明实现专利权保护只有大公司才能做得到。所以,制药公司是新药研发的主力军。我国药物研发的投入状况严峻:据统计2006年我国年医药R&D经费投入仅占年销售收入4999亿的1%。医药研发的竞争态势严峻:前20位国际制药公司的研发都向中国转移,使国内医药研发外包公司的数量和规模发展迅速,规模大的已经达到1000人;还有专门从事收购新药研发成果的国际公司;他们有效地利用我国的人才、成果和临床研究资源。与此对应的是,中国国有制药企业根本不具有国际上的竞争力,对研发也不可能产生有成效的结果。

    因此,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的关键是遵循制药企业的发展规律,建设我国自己的国家级的研究型制药公司。欧美的制药大公司占据了龙头地位,国近邻日本也有研究型制药公司。如果我国现在不建立研究型制药公司,那么落后的差距势必更大,落后的时间就会更长。

2.青蒿素的经验和教训

(1)青篙素的成功是动用国家力量研究新药的重要经验

    1970年代,我国科学家从黄花蒿中分离出青蒿素。接着合成了双氢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后来他们都成为国际公认的抗疟药物。

    我国研究防治疟疾新药最初是为了军事目的。应越南政府的请求,周恩来指示由国家科委与总后勤部牵头,卫生部、化工部、国防科委、中国科学院参加,共同组成“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于1967年5月23日召开“全国疟疾防治研究协作会议”。该项目的代号为523。全国先后有约500余名科技人员调查民间秘方1000多个,实验室广筛化合物40000多个、中草药5000余种,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验,终于发现了青篙素。523是动用国家力量研究新药的标志和重要经验。

(2)青篙素的失败及严重后果

    青篙素是我国新药研发史的里程碑。但是,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研发成功的4个药物青蒿素、双氢青蒿素、蒿甲醚以及青蒿琥酯随着论文的发表,全部失去了新颖性,我国又没有自己的强大的制药企业作后盾,失去了自主知识产权。

    我国青蒿素产量约占世界青蒿素总量的90%以上。但是,我国仅出口青蒿素原料药,由国际大公司做成复方制剂并获得专利,他们凭借公司的品牌和影响力,打开了国际市场。由于原料药与制剂的价值比为1:20,故青蒿素原料药的附加值很低。中国青蒿素产业,沦为跨国巨头的廉价“打工仔”。由于市场供大于求,青蒿素价格已经从最红火时的每公斤8000元跌到了每公斤不到2000元,最近又跌至1600元人民币,甚至1350元。青蒿素企业全面亏损,由于青蒿素跌破成本价,中小青蒿药企面临倒闭。

    青篙素的失败是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还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意识;归根结底是没有与国外大型医药公司相抗衡的龙头企业。

3.为什么我国没有研究型制药公司?

(1)发展方针的失误

    长期以来我国将科研视为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事,科研经费投入和人才的流向已经形成单边格局。没有认识到企业的“研究和开发”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在发展战略上思想解放不够,只看到困难重重,如我国有5000多家制药企业,研究型医药公司如何建立?大量资金如何解决?在重重困难面前,首先要解决的是要不要建设国家级研究型制药公司,其他困难和问题都能在这个前提下迎刃而解。

(3)我国国有制药企业小规模、大分散,企业的利益团体故步自封,重眼前、轻长远,重经营、轻研发。利益趋势迫使国家培育的人才云集在销售部门,在销售中打内战。有谁愿意去并购,有谁愿意踏下心来搞研发。人才流向的引导有极大的失误,消耗了宝贵的资源。小规模、大分散是祸根。

4.我们的建议

(1)将建设国家级研究型制药公司作为国家战略,由政府引导,逐步组建1、2个研究型医药公司并成为我国医药科技创新的主体。

(2)解放思想,按现代企业的科学的发展规律组建高瞻远瞩的企业领导班子,引进国际一流的医药企业的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召唤海外尖子学子和国内的专家一起主持医药科技创新。特别要重视管理人才,科学的管理模式是出创新成果的关键边建设、边出成果,进入国际医药发展的主流。

(3)按市场经济规律促进国有医药企业的资产重组和并购,这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

(4)国家对研究型医药公司采取特殊扶植的政策,加大战略投入,拓宽资本渠道,对研发的投资变分散为集中,对研发税收实行优惠政策,极大地扩展公司的实力并使之真正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

(5)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不仅要研发新原料药,而且要极大地加强制剂的研发。制剂研发投入较少,出成果较快。发展新制剂可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以积累资本,为日后发展新药奠定物质基础。

国家级研究型制药公司的建立是缩小国际差距的起点。同时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对医药设备、材料等工业的提升,对人才的培育和使用,对解决就业等问题产生积极作用。我国的医药发展应该从此由失败和落后走向胜利。

(2008年1月)

 

(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用作提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