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车上认识的朋友

标签:
茶馆.往事杂谈 |
《读者·原创版》方宁:
几个小时前我与他在餐车相遇,对坐,候菜。这是旅行中最寻常不过的细节。尽管他有一张年轻又俊朗的脸,显得很阳光,但是对于我却无任何意义,就像街头的任何一个陌生人,生活在我的生活之外,
生活在我的痛痒之外。
我这次是找了充分的理由才脱离了我所在的考察团队,独自坐上了这趟由兰州开往乌鲁木齐的列车。带有官方色彩的集体出行,同行的人都有头有脸,即使暂时脱离了单位,也摆脱不了那些常年禁锢着
我们的规则和潜规则。彼此的照应、交流、适应和服从,不管你愿不愿意,有没有兴趣,都只能被动接受,甚至主动加入,将别人的兴趣变成自己的兴趣。现在好了,有几天时间独往独来,既可以享受无拘
无束的自在,又可以获得浪迹天涯的体验。尤其是后一项,看似容易,实则很难实现。很久以来,这个念头都只是一只笼中扑腾的鸟。
当然,一个人的旅行是孤独寂寞的,很多时候也是平淡的。今天的晚餐注定了也是一个庸常不过的细节,不可能有什么故事。
陆续送菜了。他点的先来。让我吃惊的是他将菜推到我们中间,并朝我的碗里倒满了啤酒。盛情难却,我接受了他的啤酒,后来为了回敬,我也改变主意要了啤酒。这样,他就从一整车的陌生人中走了出来,把他的生活像倒啤酒一样向我哗哗倾倒。他吸引住了我。他的吸引来自他的单纯和真诚,那单纯和真诚从他澄澈的眼睛里水一样流出来。他是兰州人,工作在敦煌,因此,他经常在它们之间往返。他的工作、生活和爱情的终点站,也一直在两地之间游移,很难取舍。当然我也讲了自己,我们像一对老朋友那样对酌,倾心交谈。
长途列车真是一种奇特的载体,它似乎充分开放,又极度封闭,似乎任何人都可以作为交流对象,又可以对任何人都置之不理。它似乎有一道通往无数可能的门,但事实上始终平淡无奇。它似乎可以成为生活的一个重要节点,但又总是被证明是一次没有多大意义的链接。奇遇、艳遇和险遇,在媒体报道和小说、影视剧中经常见到,但实际发生的几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人与人在这里聚集、拥挤在一起,也许还说了不少话,看清了几张脸,但分手之后就迅速淡忘。这其实跟被运输的货物差不多——它们被层层包装,隐去了真面目,然后运输、装卸、分送,最后被分别送达用户。它们虽然曾经被堆积如山,像一次大型集会,但事实上到最后谁也没有认识谁。
但他是个例外。他主动推倒了彼此的隔绝,走出厚重的包装,坦然地将自己打开——也许每一次旅行都这样,出自天性。但是他对于我和“我们”而言,仍具有颠覆凡俗的意义。
他走远了。他出站时并没有朝这边张望。但是,我知道今夜他将投宿柳园,因此火车开动了好久,柳园这个小站还在我身后闪烁,像一颗星星,照耀着我走向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