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矿业资源丰富至极,除目前为大众熟悉的铁矿、镍矿、铬矿和锰矿等有色金属矿种以外,”黑金属”——煤炭(动力煤)资源相当可观。由于其储量大、品位较高、开采容易、成本低廉,因而广泛受到国内用户的青睐,尤其是这两年来,澳大利亚煤炭价格逐年走高,内蒙古和外蒙古运力不畅且煤质不稳定,山西和宁夏煤的开采受到国家的严格管制,东三省生产的煤炭连自己都供不应求等等,更是导致了大量的印尼煤炭的进口。国内大型港口,如天津港和日照港等都有不少印尼进口煤炭的库存。以下便从四个方面对印尼煤炭进行简要的说明和分析。
一、主产地情况
印尼又称”千岛之国”,其中煤炭的主产岛屿为加里曼丹岛,产量居印尼各大产煤岛屿之首。在印尼民间就有”做铁矿去苏门答腊岛、做镍矿去苏拉威西岛、做煤矿去加里曼丹岛”的说法。而加里曼丹岛的煤炭质量也参差不齐。从整体环境上看,南加里曼丹岛的煤矿情况尚好,品位基本有保证,且矿主信誉较好,因此投资或从事贸易活动则相对有保证。
http://back.xkxm.com/Management/UploadFile/Magazine/Up_Fckimg/201209241341081728116348.jpg
二、煤质简介
1、发热量:
印尼煤炭发热量普遍远远高于国内。这倒不是印尼人诚信有问题,而是一来印尼煤炭化验方法及试剂标准按照美国的检验体系执行,与国内有一些区别;二来在印尼煤炭行规报盘中采用的是类似我国所谓的”高位发热量”指标,而国内普遍采用的是我们熟知的”低位发热量”指标。因此综合上述两个因素,印尼煤炭发热量指标平均比国内的指标高出约600~800大卡/公斤,也就是说比如某一印尼煤发热量指标为6000大卡/公斤,换算成国内标准也就是约5300大卡/公斤。这一点在商务谈判中必须注意!
这里既然谈到商务就顺便多说几句。一般在国内的煤炭市场上,热电厂对于煤炭发热量的指标并没有过于苛刻的要求,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普遍使用4600~5800大卡/公斤的煤炭进行供热和发电,指标高就结算价格高,指标低结算价格也就低,所以对于供应商而言价格也是随行就市,利润自然就锁定了。如果供应商跟热电厂关系过硬,能够通过关系渠道了解到热电厂的配煤情况,就能非常有针对性地供应,避免了市场和厂家对价格和数量的双重控制,甚至有可能成为热电厂的一个大型供应户。
除热电厂之外,大型水泥厂在生产过程中也需要动力煤进行烘炉和焙烧。一般这类厂家容易接受的指标约在5300~5600大卡/公斤内浮动,用量很大。
2、水份:
众所周知,印尼是个多雨的国家,因此各种矿产资源包括煤炭的含水量肯定很高。虽然印尼人在报盘中有的会说全水15个以内,内水10个以内(国内煤炭报价中指标很少涉及内水),但其实这很难做到。根据经验来讲,一般全水应该约在30个左右。
虽然我国有煤炭的淡季和旺季(下文会有说明)之分,但印尼连绵不断地雨水使生产者很难在国内的销售最佳时机和印尼的生产最佳时机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因此从生产效率的角度来看,忽略这一平衡反而能起到节约成本、提高产量的作用。
3、挥发份:
煤炭的挥发份决定了煤炭的耐燃程度。印尼煤炭由于产成的原因有别于国内煤炭,其挥发份出奇的高,平均为40%左右。过高的挥发份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在仓储和海运过程中存在容易内燃的安全隐患,会导致相应的成本被迫提升(增加海运费等);二是在入炉后燃烧过快(据部分厂家反映,印尼煤的燃烧速度高出国内煤约35%~60%),这也是导致其不受一些厂家欢迎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国内市场环境
之前在上文中已经提到了一部分国内煤炭市场的状况,下面继续进行介绍。
1、技术条件:
每种类型的煤炭都有自己相适应的炉型,印尼煤也必须被适合的炉型所使用。以往印尼煤主要供应南方市场,诸如两广地区和福建的很多电厂的炉子都可以消化印尼煤。但印尼煤在这些地区的销售并不如人愿,因为它们必须同越南走私煤(运费低、周转快)和南方雨季小水电进行激烈的竞争。所以目前印尼煤的发展方向,从地理的角度来说是由南向北推广,很多北方的热电厂及水泥厂已经通过炉子技术改造和配煤手段升级,使炉况能过适应印尼煤质,达到良好的燃烧——供能条件。
2、季节波动:
国内煤炭分夏、冬两个销售旺季。每年从6月~8月为夏旺,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家家户户都开始使用空调,供电高峰需要源源不断的煤炭作为坚强的后盾。而从11月中下旬至转年2月为冬旺,主要体现为积雪、春运导致铁路运力不畅和全国北方开始全面供热。所以说运作煤矿比较容易抓住市场涨落的时机,规避价格风险。无论是长线项目还是低囤高抛都非常适合从事印尼煤炭进口业务。
而每年3~5月份和9~11月中上旬为煤炭淡季。往往在这个时候,除了长线的定期项目以外(这是印尼煤炭业务运作的一个典型的模式之一。例如和国内某一个固定的电厂签订常年的供销合同,每月持续地供1~2船货,价格随行就市,利润锁定,电厂开证,规避了我们自身的风险,收入可观稳定),低价囤货、高价抛出便是上好的选择。在大规模的资金支持下(基本上需要两套资金运营),在煤炭消费集中地的周边,比如说若供给天津、唐山的电厂或钢厂,就可以在宝坻煤炭工业园区租赁一块货场,把进口煤炭堆存在这里,派驻自己的业务员工和财务人员现场办公,同时在货场做好广告等宣传工作。待旺季一到,根本不用操心销售问题,就会有大批买家拿现金到货场提货,价格在最高点时可能翻一番。这是印尼煤炭业务运作的另一个典型模式。
3、比较优势:
印尼矿业资源丰富,但煤炭却有其它矿产资源不可比拟的优势:
第一,从印尼本国的国情出发,2009年颁布的新矿业法规定截止2014年,原矿将不得再直接出口,必须经过加工以后方可。现在从多方渠道获悉的信息里可以确认该法案的颁布和实施是印尼政府下了巨大决心的,4年以后必将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实施。在各种矿产中,金属矿产受到的冲击影响最为严重,比如说镍矿就必须经过烧结,甚至被冶炼成镍铁才能出口(具体限制细则即将出台)。这给投资者带来了极大决策苦恼和经济重负,在无法预测未来经济形势的背景下,是选择继续投入更多的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建厂,还是无奈地放弃这块蛋糕而撤资,抑或是按兵不动、守株待兔呢?一下子诸多逢迎和规避政策的办法涌现,弄得原本就复杂的市场变得更为混乱了,严重突显出投资者们缺乏明晰的战略方针和对策。
但是唯独煤矿一枝独秀,不受这些法案条例的干扰,我行我素,因为煤矿是无法进行深加工的,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印尼新的矿业法没有对煤炭进行限制,这就使煤炭成为了投资印尼矿业的最大的亮点。诸位在印尼已经投资开采的中国老板,或者准备投资印尼矿业的国内企业,真的不妨考虑把目光放到煤矿上,肯定会不负众望的。
第二、以印尼主要矿产之一镍矿为比较对象,从国内的实际供求的角度进行分析。800余万吨的镍矿长期积压国内各大港口,从1.0%~2.0%品位的一应俱全。以前各家镍铁厂只要高品位镍矿,低品位无人问津,因此庞大的港口积压库存实际上并未对国内镍铁、镍矿市场造成严重的冲击。现在不同了,随着国内镍铁生产技术工艺日趋成熟,连1.6%的原矿都能生产出11%~12%的高镍生铁了,这就直接导致印尼开采镍矿无需一味追求高品位了。单纯地提高产量表面上能够增加销售收入,实则却彻底让国内港口库存爆发得不可收拾了,供应如洪水般袭来。而国内镍铁厂家受政策影响,25000千伏安以下的经济型镍铁炉子不允许新增立项,但扩大产能(按规定只能上25000千伏安及以上的炉子)更是考验厂家的经济实力,”现金为王”的时代又有谁愿意大笔投入呢?因此中、长期不会有大规模的需求或消化能力的提升。这最终造成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国内镍矿供应远远大于需求的局面。”供应”好比让镍矿在港口堆到烂掉一样停滞了,一旦经济形势再出现下滑,港口低品位镍矿库存将分文不值,高品位镍矿价格也一泻千里。另外,LME镍持续高烧不退,突破30000点大关指日可待,印尼当地矿主无论是做FOB还是权益金都漫天要价。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尚在低谷徘徊中时,供需严重失衡的镍矿却先于其他资源产品在全球商品市场上走到了一个”滞涨”的局面。后市是急转直下,还是继续一路领涨?着实令投资者摸不着头脑,是依旧考虑镍矿,还是另辟蹊径开辟其它矿种?有必要冷静分析后再决策!
相比之下,国内煤炭的需求长期而稳定。去年国务院出台了新政策,3年之内不批准新的煤矿的勘探证。我国国内相当一部分的煤炭供应来源是民营,而民营煤矿大多在1999~2003年开始生产,开采周期一般在5~10年,到今年正是一个断档高峰,加之近几年国家不断出台的一系列保护政策以整合国内煤矿资源开采(据说今年国家还要降低进口资源关税),内矿的供应减少局面愈演愈烈,这就为外矿的进口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舞台。国内越来越多的热电厂已经改造了炉子,为以后大批吃进印尼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操作模式建议
还是和镍矿进行比较说明,印尼煤炭不同于镍矿。镍矿有些是现成的矿山,投资者可以选择合作开采或贸易收购,有的尚处于原始荒林状态,一切需要从头开始。但煤矿基本上都是现成的在产项目,已经一直在出口中,因此选择合作的模式和思路很宽广。
1、技术方面:
印尼煤矿同镍矿一样是露天矿,不存在洞采的生产安全隐患,因此与其说是开矿,不如说是修路更确切些。而且煤矿比镍矿更好开采,因为镍矿即使打到主矿脉上,其品位波动起伏特别大,反而煤矿只要打到主矿脉上,品位就会十分稳定,不存在较大的误差。所以在煤炭开采中,前期的勘探工作只要弄清储量、品位后准确界定开采面即可,关键的工作在于后期生产和施工,合理地规划开采路径、有效地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做好开采的配套工程等才是最重要的工作。
2、商务合作:
常规的做法有两种:一是合作开采,买矿权或者权益金模式;一种是FOB模式,这两种模式均被国内投资者所熟悉,在这里就不具体说明了。以现在印尼矿业的行情来看,100%即期信用证外加20%的定金都不一定能买到贸易矿,权益金模式又因见效时间过长而不被印尼矿主广泛接受,而且以上2种模式的资金投入都较多,风险较高,如果遇到骗子很容易上当。因此无论是合作开矿还是做贸易矿,第一要务就是只和真正、真实的矿主或有控股权的矿主签订合同,其他中间介绍人、股东等的利益必须是基于该合同之上体现的。
目前在印尼矿业市场中开始悄然兴起了这么一种操作模式,简称”半开采、半贸易”形式:投资者先期给印尼矿主投入约300~500万元人民币(适合于中、小型矿,以眼下的印尼标准煤炭价格估算,一般一个月1~2船,每船装2~3万吨),作为支持对方前期生产的流动周转费用,同时印尼矿主方将矿权抵押给投资者以充分保证投资者利益。双方签订一年期的合作合同,然后投资者派自己的工作人员赴现场全程管理、监督生产进展和财务状况,最后以低于市场价的FOB价格收购产品(相当于买断一年的独家销售权)。待一年合作期满之后视双方合作情况和市场行情进行新一年度的续签。
这样做的好处是,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讲,前期以较少的投入和最快的速度启动项目,不陷于矿权所有的困扰中,不纠缠于开采合作的琐事中,保证了矿的品位与产量,既降低了信用风险,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从战略上讲做到”进可攻,退可守”。如此算来,对于投资者而言,大约经过3、4船之后,不但每船都保证了利润,而且初期投入的几百万元也可以收回,以后剩下的都是净利了。对于印尼矿主来讲,合同一旦签订便能得到数目可观的流动资金来支持项目的后期运作,而每船次的FOB模式可以获得长久且稳定的收入。现在在印尼,任何矿山都被视作金山,极少有矿主愿意一次性转让矿权而放弃未来长远的利益,这种心态正好可以为投资者所利用。该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双赢”!
综上所述,在当今国内、外经济前景尚不明朗的大环境下,投资矿产资源等大宗商品无疑是首选。在资源能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投资矿业,只要通过不懈的艰苦奋斗、准确的产品和市场定位、巧妙地操作和规避风险、以及对经济形势的前瞻性把握和对当地政策的了如指掌,投资者必定会事半功倍,成功地收获物超所值的回报。■
天津科技发展投资总公司 迟恒睿
编者按:本人近些年来从事印度尼西亚矿业项目,主打产品为镍矿。2009年开始又涉足当地煤炭领域,现今准备在印尼进行煤矿开采合作,对印尼煤炭市场略有心得一二,借《选矿选煤》刊物的权威平台同国内广大同行分享经验,浅薄之处还望大家多提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印度尼西亚矿业资源丰富至极,除目前为大众熟悉的铁矿、镍矿、铬矿和锰矿等有色金属矿种以外,”黑金属”——煤炭(动力煤)资源相当可观。由于其储量大、品位较高、开采容易、成本低廉,因而广泛受到国内用户的青睐,尤其是这两年来,澳大利亚煤炭价格逐年走高,内蒙古和外蒙古运力不畅且煤质不稳定,山西和宁夏煤的开采受到国家的严格管制,东三省生产的煤炭连自己都供不应求等等,更是导致了大量的印尼煤炭的进口。国内大型港口,如天津港和日照港等都有不少印尼进口煤炭的库存。以下便从四个方面对印尼煤炭进行简要的说明和分析。
一、主产地情况
印尼又称”千岛之国”,其中煤炭的主产岛屿为加里曼丹岛,产量居印尼各大产煤岛屿之首。在印尼民间就有”做铁矿去苏门答腊岛、做镍矿去苏拉威西岛、做煤矿去加里曼丹岛”的说法。而加里曼丹岛的煤炭质量也参差不齐。从整体环境上看,南加里曼丹岛的煤矿情况尚好,品位基本有保证,且矿主信誉较好,因此投资或从事贸易活动则相对有保证。
http://back.xkxm.com/Management/UploadFile/Magazine/Up_Fckimg/201209241341081728116348.jpg
二、煤质简介
1、发热量:
印尼煤炭发热量普遍远远高于国内。这倒不是印尼人诚信有问题,而是一来印尼煤炭化验方法及试剂标准按照美国的检验体系执行,与国内有一些区别;二来在印尼煤炭行规报盘中采用的是类似我国所谓的”高位发热量”指标,而国内普遍采用的是我们熟知的”低位发热量”指标。因此综合上述两个因素,印尼煤炭发热量指标平均比国内的指标高出约600~800大卡/公斤,也就是说比如某一印尼煤发热量指标为6000大卡/公斤,换算成国内标准也就是约5300大卡/公斤。这一点在商务谈判中必须注意!
这里既然谈到商务就顺便多说几句。一般在国内的煤炭市场上,热电厂对于煤炭发热量的指标并没有过于苛刻的要求,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普遍使用4600~5800大卡/公斤的煤炭进行供热和发电,指标高就结算价格高,指标低结算价格也就低,所以对于供应商而言价格也是随行就市,利润自然就锁定了。如果供应商跟热电厂关系过硬,能够通过关系渠道了解到热电厂的配煤情况,就能非常有针对性地供应,避免了市场和厂家对价格和数量的双重控制,甚至有可能成为热电厂的一个大型供应户。
除热电厂之外,大型水泥厂在生产过程中也需要动力煤进行烘炉和焙烧。一般这类厂家容易接受的指标约在5300~5600大卡/公斤内浮动,用量很大。
2、水份:
众所周知,印尼是个多雨的国家,因此各种矿产资源包括煤炭的含水量肯定很高。虽然印尼人在报盘中有的会说全水15个以内,内水10个以内(国内煤炭报价中指标很少涉及内水),但其实这很难做到。根据经验来讲,一般全水应该约在30个左右。
虽然我国有煤炭的淡季和旺季(下文会有说明)之分,但印尼连绵不断地雨水使生产者很难在国内的销售最佳时机和印尼的生产最佳时机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因此从生产效率的角度来看,忽略这一平衡反而能起到节约成本、提高产量的作用。
3、挥发份:
煤炭的挥发份决定了煤炭的耐燃程度。印尼煤炭由于产成的原因有别于国内煤炭,其挥发份出奇的高,平均为40%左右。过高的挥发份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在仓储和海运过程中存在容易内燃的安全隐患,会导致相应的成本被迫提升(增加海运费等);二是在入炉后燃烧过快(据部分厂家反映,印尼煤的燃烧速度高出国内煤约35%~60%),这也是导致其不受一些厂家欢迎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国内市场环境
之前在上文中已经提到了一部分国内煤炭市场的状况,下面继续进行介绍。
1、技术条件:
每种类型的煤炭都有自己相适应的炉型,印尼煤也必须被适合的炉型所使用。以往印尼煤主要供应南方市场,诸如两广地区和福建的很多电厂的炉子都可以消化印尼煤。但印尼煤在这些地区的销售并不如人愿,因为它们必须同越南走私煤(运费低、周转快)和南方雨季小水电进行激烈的竞争。所以目前印尼煤的发展方向,从地理的角度来说是由南向北推广,很多北方的热电厂及水泥厂已经通过炉子技术改造和配煤手段升级,使炉况能过适应印尼煤质,达到良好的燃烧——供能条件。
2、季节波动:
国内煤炭分夏、冬两个销售旺季。每年从6月~8月为夏旺,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家家户户都开始使用空调,供电高峰需要源源不断的煤炭作为坚强的后盾。而从11月中下旬至转年2月为冬旺,主要体现为积雪、春运导致铁路运力不畅和全国北方开始全面供热。所以说运作煤矿比较容易抓住市场涨落的时机,规避价格风险。无论是长线项目还是低囤高抛都非常适合从事印尼煤炭进口业务。
而每年3~5月份和9~11月中上旬为煤炭淡季。往往在这个时候,除了长线的定期项目以外(这是印尼煤炭业务运作的一个典型的模式之一。例如和国内某一个固定的电厂签订常年的供销合同,每月持续地供1~2船货,价格随行就市,利润锁定,电厂开证,规避了我们自身的风险,收入可观稳定),低价囤货、高价抛出便是上好的选择。在大规模的资金支持下(基本上需要两套资金运营),在煤炭消费集中地的周边,比如说若供给天津、唐山的电厂或钢厂,就可以在宝坻煤炭工业园区租赁一块货场,把进口煤炭堆存在这里,派驻自己的业务员工和财务人员现场办公,同时在货场做好广告等宣传工作。待旺季一到,根本不用操心销售问题,就会有大批买家拿现金到货场提货,价格在最高点时可能翻一番。这是印尼煤炭业务运作的另一个典型模式。
3、比较优势:
印尼矿业资源丰富,但煤炭却有其它矿产资源不可比拟的优势:
第一,从印尼本国的国情出发,2009年颁布的新矿业法规定截止2014年,原矿将不得再直接出口,必须经过加工以后方可。现在从多方渠道获悉的信息里可以确认该法案的颁布和实施是印尼政府下了巨大决心的,4年以后必将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实施。在各种矿产中,金属矿产受到的冲击影响最为严重,比如说镍矿就必须经过烧结,甚至被冶炼成镍铁才能出口(具体限制细则即将出台)。这给投资者带来了极大决策苦恼和经济重负,在无法预测未来经济形势的背景下,是选择继续投入更多的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建厂,还是无奈地放弃这块蛋糕而撤资,抑或是按兵不动、守株待兔呢?一下子诸多逢迎和规避政策的办法涌现,弄得原本就复杂的市场变得更为混乱了,严重突显出投资者们缺乏明晰的战略方针和对策。
但是唯独煤矿一枝独秀,不受这些法案条例的干扰,我行我素,因为煤矿是无法进行深加工的,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印尼新的矿业法没有对煤炭进行限制,这就使煤炭成为了投资印尼矿业的最大的亮点。诸位在印尼已经投资开采的中国老板,或者准备投资印尼矿业的国内企业,真的不妨考虑把目光放到煤矿上,肯定会不负众望的。
第二、以印尼主要矿产之一镍矿为比较对象,从国内的实际供求的角度进行分析。800余万吨的镍矿长期积压国内各大港口,从1.0%~2.0%品位的一应俱全。以前各家镍铁厂只要高品位镍矿,低品位无人问津,因此庞大的港口积压库存实际上并未对国内镍铁、镍矿市场造成严重的冲击。现在不同了,随着国内镍铁生产技术工艺日趋成熟,连1.6%的原矿都能生产出11%~12%的高镍生铁了,这就直接导致印尼开采镍矿无需一味追求高品位了。单纯地提高产量表面上能够增加销售收入,实则却彻底让国内港口库存爆发得不可收拾了,供应如洪水般袭来。而国内镍铁厂家受政策影响,25000千伏安以下的经济型镍铁炉子不允许新增立项,但扩大产能(按规定只能上25000千伏安及以上的炉子)更是考验厂家的经济实力,”现金为王”的时代又有谁愿意大笔投入呢?因此中、长期不会有大规模的需求或消化能力的提升。这最终造成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国内镍矿供应远远大于需求的局面。”供应”好比让镍矿在港口堆到烂掉一样停滞了,一旦经济形势再出现下滑,港口低品位镍矿库存将分文不值,高品位镍矿价格也一泻千里。另外,LME镍持续高烧不退,突破30000点大关指日可待,印尼当地矿主无论是做FOB还是权益金都漫天要价。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尚在低谷徘徊中时,供需严重失衡的镍矿却先于其他资源产品在全球商品市场上走到了一个”滞涨”的局面。后市是急转直下,还是继续一路领涨?着实令投资者摸不着头脑,是依旧考虑镍矿,还是另辟蹊径开辟其它矿种?有必要冷静分析后再决策!
相比之下,国内煤炭的需求长期而稳定。去年国务院出台了新政策,3年之内不批准新的煤矿的勘探证。我国国内相当一部分的煤炭供应来源是民营,而民营煤矿大多在1999~2003年开始生产,开采周期一般在5~10年,到今年正是一个断档高峰,加之近几年国家不断出台的一系列保护政策以整合国内煤矿资源开采(据说今年国家还要降低进口资源关税),内矿的供应减少局面愈演愈烈,这就为外矿的进口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舞台。国内越来越多的热电厂已经改造了炉子,为以后大批吃进印尼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操作模式建议
还是和镍矿进行比较说明,印尼煤炭不同于镍矿。镍矿有些是现成的矿山,投资者可以选择合作开采或贸易收购,有的尚处于原始荒林状态,一切需要从头开始。但煤矿基本上都是现成的在产项目,已经一直在出口中,因此选择合作的模式和思路很宽广。
1、技术方面:
印尼煤矿同镍矿一样是露天矿,不存在洞采的生产安全隐患,因此与其说是开矿,不如说是修路更确切些。而且煤矿比镍矿更好开采,因为镍矿即使打到主矿脉上,其品位波动起伏特别大,反而煤矿只要打到主矿脉上,品位就会十分稳定,不存在较大的误差。所以在煤炭开采中,前期的勘探工作只要弄清储量、品位后准确界定开采面即可,关键的工作在于后期生产和施工,合理地规划开采路径、有效地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做好开采的配套工程等才是最重要的工作。
2、商务合作:
常规的做法有两种:一是合作开采,买矿权或者权益金模式;一种是FOB模式,这两种模式均被国内投资者所熟悉,在这里就不具体说明了。以现在印尼矿业的行情来看,100%即期信用证外加20%的定金都不一定能买到贸易矿,权益金模式又因见效时间过长而不被印尼矿主广泛接受,而且以上2种模式的资金投入都较多,风险较高,如果遇到骗子很容易上当。因此无论是合作开矿还是做贸易矿,第一要务就是只和真正、真实的矿主或有控股权的矿主签订合同,其他中间介绍人、股东等的利益必须是基于该合同之上体现的。
目前在印尼矿业市场中开始悄然兴起了这么一种操作模式,简称”半开采、半贸易”形式:投资者先期给印尼矿主投入约300~500万元人民币(适合于中、小型矿,以眼下的印尼标准煤炭价格估算,一般一个月1~2船,每船装2~3万吨),作为支持对方前期生产的流动周转费用,同时印尼矿主方将矿权抵押给投资者以充分保证投资者利益。双方签订一年期的合作合同,然后投资者派自己的工作人员赴现场全程管理、监督生产进展和财务状况,最后以低于市场价的FOB价格收购产品(相当于买断一年的独家销售权)。待一年合作期满之后视双方合作情况和市场行情进行新一年度的续签。
这样做的好处是,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讲,前期以较少的投入和最快的速度启动项目,不陷于矿权所有的困扰中,不纠缠于开采合作的琐事中,保证了矿的品位与产量,既降低了信用风险,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从战略上讲做到”进可攻,退可守”。如此算来,对于投资者而言,大约经过3、4船之后,不但每船都保证了利润,而且初期投入的几百万元也可以收回,以后剩下的都是净利了。对于印尼矿主来讲,合同一旦签订便能得到数目可观的流动资金来支持项目的后期运作,而每船次的FOB模式可以获得长久且稳定的收入。现在在印尼,任何矿山都被视作金山,极少有矿主愿意一次性转让矿权而放弃未来长远的利益,这种心态正好可以为投资者所利用。该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双赢”!
综上所述,在当今国内、外经济前景尚不明朗的大环境下,投资矿产资源等大宗商品无疑是首选。在资源能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投资矿业,只要通过不懈的艰苦奋斗、准确的产品和市场定位、巧妙地操作和规避风险、以及对经济形势的前瞻性把握和对当地政策的了如指掌,投资者必定会事半功倍,成功地收获物超所值的回报。(转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