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日美专利战看专利壁垒的形成(1)

(2006-08-30 16:44:22)

 

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奉行“技术立国”的政策,鼓励企业从国外引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设计,还采取了多种有利于企业技术引进及改良的优惠方法。日本企业从此开始了从美国以及欧洲大量引进专利的时期。紧张的物质资源和政府的引导使日本企业很早就开始重视对包括专利权在内的知识产权的充分利用。可以说,在专利权的开发和利用上,日本企业算得上是全世界的先知先觉者。当时日本的自主技术创新水平还比较低,侧重于改良型的小发明,因此,日本的专利利制度进行了一项后来被许多后进国家采用的“制度创新”,即于1905年开始实施对“小发明”即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实用新型专利制度的诞生不仅使得日本有了适合当时自己发明创造特点的专利保护制度,而且这一制度还使得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落后的日本企业可以通过包围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来获得交叉许可,从而大大增强了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在技术引进和改良的过程中,日本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逐渐提高,在技术上迅速跨入先进国家的行列,使美国企业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这使美国企业界开始向法院更频繁地提起对日本企业的诉讼。最初,日本企业往往败下阵来,但是日本企业界不断向美国的大学和律师事务所选送专利工作人员进行学习,这使日本企业在美国的专利诉讼局面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维护自身专利权的诉讼中,美国企业明显感受到美国专利制度对专利权人的保护缺乏足够的力度,不能对日本企业的搭便车行为进行有效抑制。美国需要从政策和立法上进行大幅度地改革,这使得两国之间的专利战不再仅仅停留在企业界,而是很快就上升到政治和法律层面上来。      【未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