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道、西风、瘦马这些都是意象吗?

(2008-09-16 19:43:01)
标签:

物象

意象

困境

杂谈

分类: ☆评论☆

 

古道、西风、瘦马这些都是意象吗?

——诗中的物象是不是都是意象

记得有一次上课时,老师的观点说天净沙秋思里出现的这些小桥流水人家之为类的都是意象,即赵山林先生所说的“三组九个意象”。我当时是起来反对的,认为这些有的只是物象,并不全是意象。后来查阅资料,虽然现在的研究对意象的定义尚未定论,但我能从中确定意象的一个基本特征:那就是主客观的融合,主观情思通过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后来一想,诗言情,凡诗都是主情的,所以诗中的物象肯定都是注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的,这就得出一个结果:诗里出现的物象便都是意象。
    于是,又陷入困境之中,不知所以,到中文论坛上求教。

Qugdufnfc回复说:“诗言情,指的是大体,并非说处处言情。我们常说情景交融,情之所生,要有景的引发、衬托,这其中就有了差别,有一部分景物的描绘确实灌注了诗人较多的情感,这在宋以前的诗中比较常见,但诗中仍存在着大量纯粹的景物描绘,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当然,具体到古道、西风、瘦马这个例子,我认为其中是有意象的成分的,对于他们的理解已经超过了景物本身的意义了。”不过 “关于诗中存在着大量纯粹的景物描绘”,这景物的描绘归根结底还不是为了抒情吗?它们身上就没有诗人倾注的主观感情了吗?如若没有又何以有感而发以为诗呢?

查到蒋寅先生的《语象·物象·意象·意境》一文中对此有专门的解释:马致远那著名的小令《秋思》,“枯藤”“老树”“昏鸦”虽都有修饰关系,也只能和“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一样看作一个意象,而不是像赵山林先生说的三组九个意象。这时意象的构成不是依赖于陈述语,而是依靠几个名词的简洁组合产生的张力。很显然,枯藤、老树等九个词组在分别营造三幅图画,萧飒的风景、闲适的村庄、疲顿的旅途,以鲜明的对比烘托出作者天涯孤旅的情思。
    比较同意蒋先生的这个观点,不过蒋先生还说:意象决不能以名词的形式孤立地存在,它不是由物象呼唤出来的,物象被提示出来的只是类的概念。文中以月例证认为,“月亮本身只是物象,只有在各种情境中被观照、被表现的月亮才是意象。然后又回到自己的悖论中,既然在诗歌中出现的物象,肯定都是“各种情境中被观照、被表现的”,不然何以形成诗歌?

那么这诗中的物象又都是意象了?!

古道、西风、瘦马这些都是意象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