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球协会2010版《台球规则》《器材及定义篇》

标签:
体育台球台球协会中国台球协会台球规则台球器材美式规则 |
分类: 台球爱好 |
中国台球协会2010版《台球规则》《器材及定义篇》
美式规则
第七章 器材
本章所介绍的美式器材标准为中国台球协会对其主办或批准举办的比赛中所涉及设备的要求。这些规范并不对商业流通领域的台球产品具有强制性。以下要求综合考虑世界撞球联盟(WPA)对设备的普遍要求以及中国美式台球领域的实际情况。
1.1 台面(不包含库边)尺寸
1.2 球台高度
1.3 库边高度(库边与台面之间的距离)
1.4 颗星标记
2.1 袋口分布
2.2 袋口尺寸
2.3 自动回球式袋口以及落袋式袋口
3.1 开球线和开球区
3.2 置球点
4.1 台布材料
4.2 台面的清洁
球杆杆头部套圈如果是金属材料,其长度不能超过25.4毫米(1英寸)。
第八章 定义及名词解释
1. 定义
以下定义适用于美式台球项目的规则。
1.1 球台组成部分(Parts of the Table)
http://s5/middle/490842c8t8e428269f0e4&690
(a) 库边(Cushion):顶库边(Top Cushion),底库边
(Bottom Cushion)
(b) 顶袋(Top Pocket)
(c) 底袋(Bottom Pocket)
(d) 中袋(Centre Pocket)
(e) 开球线(Baulk Line)
(f) 开球区(Kitchen)
(g) 置球点(Spot)
(h) 颗星标记(Diamond)
1.2 球杆(Cue)
1.3 架杆(Rest/ Crutch)
1.4 摆球(Rack)
1.5 开球(Break/ Opening Break)
1.6 一击球(Shot)
(a) 当击球选手的球杆杆头与母球发生接触时,一次出杆便随之发生。
(b) 一次合法击球指的是选手在击球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犯规。
(c) 当台面上所有球都静止后,一击球完成。
(d) 一击球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1) 直接击球指的是母球在未碰库边前直接击中目标球;
(2) 间接击球指的是母球在碰一次或多次库边后击中目标球。
1.7 碰库边原则(Driven to a Rail)
1.8 球入袋(Ball Pocketed)
1.9 球离开台面(Driven off the Table)
1.10 母球(Cue Ball)
1.11 活球(Ball On)
1.12 目标球(Object Ball)
1.13 母球入袋(Scratch)
1.14(母球)手中球(Cue Ball In-hand)
1.15 球的位置(Position of Balls)
1.16 重置球(Re-spotting Balls)
1.17 跳球(Jump Shot)
1.18 安全击打(Safety Shot)
1.19 推杆(Push Out)
1.20 推杆(Push Stroke/ Push Shot)
2. 名词解释
平均出杆时间(Average Shot Time)
--选手平均出杆时间,统计范围可以是一次比赛或者一类比赛。
袋口球(Ball in Edge of Pocket)
--位于袋口附近的球。
局中球(Ball in Play)
--从每局比赛开始,到每局比赛结束之间,除击球选手的手中球外,均称为局中球。
最佳局数(Best of X Frames)
--赛事组委会在赛前会对比赛局数作出明确的规定。“X”代表一场比赛最多进行的局数,通常为奇数(偶数时有可能会出现平局),一方选手获胜局数先达到(X+1)/2时,即取得比赛胜利。
例如Best of 17 Frames(等同于Race to 9)可翻译为最佳17局,也就是俗称抢九的比赛。
手架(Bridge)
--用大拇指和食指所形成的V字型或O型架作为球杆运行的依托,称之为手架。
指球定袋(Call shot/ Call Pocket))
--击球选手在击球前,向裁判声明所要击打的目标球和所要进的球袋。
巧粉(Chalk)
--通常被制作成正方形粉块,其主要材料为碳酸钙(石灰)和研磨剂。由于台球表面很光滑,球杆击打母球时容易产生滑动,所以选手会在必要的时候在杆头上擦些巧粉,防止滑杆。
清台(Clearance/ Clear the table/ Run out)
--将台面上的所有球按规则逐一击落球袋内并获得胜利。
弃权(Conceding)
--在比赛中,选手有放弃一盘或一场比赛的权利。但如果对手选择继续比赛,则该弃权无效。
得分(Count/ Scoring)
--某些美式比赛项目中,母球将目标球合法击入袋中可得分,如本规则介绍的14-1项目。
连击(Double Hit/ Kiss shot)
--在一击过程中,球杆连续两次撞击母球,是犯规现象。
拉杆/缩杆(Draw Shot/ Drag Shot)
--球杆击打母球的下方击球点时所引起的倒旋运动。这种球在碰到目标球后会向后倒退,在碰到库边之后的运行线路也会受相应影响。
旋转球/加塞球(english)
--英语将旋转球叫english,旋转球打出后形成一条弧线轨迹。19世纪初,英国人发明用一块羊皮(或鹿皮、软木片)粘在杆头上,使台球技术发生了质的变化,各种高级杆法应运而生,且不滑杆。这项技术传到美国后,不知如何称呼,便以english命名。而英国人一直称之为“边球”(side),我国通称为“加塞”。
误击(Error)
--击错母球,误将其他球当母球击打;或没有按规定顺序击打活球。
跟杆(Follow)
--球杆击打母球上方击球点时所引起的正旋运动,就是跟杆球。跟杆使得母球撞击目标球后仍继续跟进,在碰到库边之后的运行线路也会受相应影响。
犯规击球(Foul Stroke)
-- 指选手在击球过程中出现犯规。
贴库(Frozen)
--球与岸边紧贴。
同时击中两球(Hitting Two Balls Simultaneously)
-- 一击球后,母球首次与两颗球同时接触。如同时接触一颗活球一颗非活球就是犯规。
钩杆(Kick shot)
--用母球先碰库边再反弹回来撞击目标球的技法。
定杆(Kill Shot/ Stop Shot)
--母球撞击目标球后停在目标球原先的位置。利用腕力顿击母球 中心偏下达到定杆效果。
左手(击打)选手(Left Hander)
--用左手击球的选手。
左塞(Left Side)
--球杆撞击母球的左侧引起的旋转。
失机(Loss of Chance)
--选手合法击球但没有得分或有球入袋即为“失机”,换由对方选手击球。
滑杆(Misscue)
--当杆头滑离母球时,一次滑杆发生,直接的结果是母球行进路线与选手预想的效果有较大差异。造成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是因为击打母球的部位过于靠近边缘或未擦足巧粉所造成。虽然有些滑杆会造成球杆边(非杆头)与母球接触,但除非非常明显,否则假定为未接触(非此情形下出现的球杆边与台面上的球接触是犯规现象)。
非击球选手(Non-striker)
--未获得击球权的选手,以及观众或其他人。
对手(Opponent)
-- 比赛中的对方选手。
选手(Player)
--参加比赛的运动员。
落袋(Pocked)
-- 将球击落球袋或失误落袋。
美式台球(Pool)
--指8球、9球、10球以及14-1等台球比赛类型。
扎杆(Prick Stroke)、弧线球(Swerve Shot)
--抬高杆尾向台面方向击打母球的侧上方,通过台面对母球的反作用力使其产生弧线行进线路。目的是使母球以曲线运动绕过障碍球。
三角阵(Pyramid)
--斯诺克和美式8球、10球都有三角形球阵,通过使用三角形木框将十五颗球围成一个三角形球阵。
球阵(三角或菱形)(Rack)
--台球比赛规则规定的球阵排列形式,如美式9球为菱形球阵,斯诺克和美式8球、10球为三角形球阵。
裁判(Referee)
--台球比赛过程中规则的执行者。
右手(击打)选手(Right Hander)
--用右手击球的选手。
右塞(Right Side)
-- 球杆撞击母球的右侧引起的旋转。
循环赛(Round Robin)
--由2名(队)以上选手组成一个小组进行比赛,每名(队)选手分别和小组中其余选手比赛,根据总成绩决定选手(队)在小组中的排名。
旋转球(Side)
--母球中心点以外的任何击打点都可使球发生旋转,所以 “加塞”就是打旋转球的意思。
旋转(Spin)
--台球运动是旋转的世界,除了定杆形成的不转球之外,基本上台球都处于各种旋转状态之中,如高杆topspin,低杆backspin,侧旋sidespin等。
置球点被占(Spot Occupied)
--根据不同规则,有些球在离开台面或入袋后需要被重置,如果该球无法在不接触其他球的情况下放置在置球点上,即置球点被占。
击球选手(Striker)
--选手开始击球,在一击球或一杆球结束之前,也就是裁判宣布“失机”或“犯规”之前,这名选手拥有击球权。
一击球(Stroke)
--凡是选手用球杆顶端皮头击打母球,无论是否得分、犯规或失机都为一击球。
顿杆(Stun Shot)
--是一种发力击打,使母球在撞击目标球后行进一小段距离的杆法。
暂停(Time Out)
--在较长局数的赛制中,赛事组委会规定在一定局数之后有一个双方运动员休息的过程。
贴球(Touching Ball)
-- 台面上的球完全静止后,母球与其他球没有任何间隙紧贴在一起,称为贴球。
不符合体育道德的言行(Unsportsmanlike Conduct)
--比赛时不尊重裁判、口出脏话、摔球杆、拒绝进行一盘比赛、故意犯规、连续犯规、拖延比赛时间等不符合运动员行为准则的一系列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