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跨人头行情”的内涵与应对(11.24周二)

(2009-11-24 19:12:43)
标签:

财经

财经博客

产经

股票博客

经济理财

经济时评

新浪财经

行情追踪

证券

“跨人头行情”的内涵与应对(11.24周二)


    最近,恐怕股市最热门口号要数“跨年度行情”了,结果,“年度还没跨”,“人头已落地”;更具讽刺意义的是“跨年度行情”,人人相信,“跨人头行情”,人人不信;更具滑稽意义在“跨年度行情”仅仅是口号,却深信不疑,而“跨人头行情”已经细节到无数数据,却杀头不信;更为荒谬在,面对老顾的“跨人头”数据文,某些读者却用“对”或“错”判断,这好比面对“1+1等于几?”的问题,他回答用“对”、“错”。哈哈!----只有数据能够继续解剖;只有辨证的“脑袋”,才有资格跨过“人头落地”的场面!

    一,回顾数据。1,大盘5均是生命线,大批个股大于5%跌幅是死亡之路。今天得到印证;2,周五大阴量,内涵了巨阴量随时再现,并与阴宽可合理匹配,今天印证;3,收盘能收到3340以上不那么容易,昨天更强调了不容易,今天走出没容易走势;4,3478后的五连阴中部需要2500亿左右的阳资金量才算量价匹配,今天用巨阴量加巨阴棒来超过匹配值,不属进攻匹配;5,特定行情的三段6组七天周期只留本周一天发挥,本周就此发挥了一天;6,3478后的无数20天、21天、22天周期(分别按收盘位或最高、最低位不同的统计,引发周期偏移),以及两组34天的周期节奏,直到今收盘后才可神奇证明;7,昨文特意拉出深成指两个年底的“V形”溜溜,伏笔了“M形”的防范,今天行情就迫不及待的显形“M”;8,昨文为了防止误导,特意在第七节中点明周阴,今天就给了一个将无法翻身的周阴(最高周阴)......所有的数据证明,只归属行情图像,不归属“嚣张性”口号。

    二,数据剖析。1,除上周一放量2316亿阳资金量,将指数推到3275高度后,连续五天走势表现为小幅推升状态,阴阳量也随之缩到2000亿左右,此现象在大小非大解禁后不寻常,事实是储存能量准备杀跌,今天证实了确能巨量放出;2,今阴宽147点,阴资金量2951亿,几乎没有上下引针,而7月29日看似阴宽280点,阴资金量3028亿,超过今天77亿,但,下引针长度92点,相当于当天阴宽1/3,而下引针是“阳线内涵”,又因为“来回走势”,则针内量能是实体的一倍,就此,280点大阴中内含了当天的一半属于阳量,就此,今天的全阴量已经远超过280点大阴量本质,不可小视内性比;3,一大阴率巨阴量杀穿5均,并使5均向下勾头,表明杀跌力度非常巨大,而这样强大的杀跌力度,却只用一小时就“天差地别”了,可见,股市的“超级故事”常常防不胜防;4,由于280点大阴引出了从3478大跌840点到2639的本质,那么,本次内涵更严重的巨阴量引出的杀跌幅度,将“可能”直接杀穿2639,其中包含两层内容:(1)目前主力拉涨的手法不同过去,可连续拉涨15天左右(三连周阳就是这类杰作),而几波杀跌中,也是连杀为主,此为“过头战法”已成主力习惯动作(期货战法)不得不防;(2)在上涨中,主力尽力出“忽悠性”(似乎可匹配性的)阳量,在今天杀跌中,主力迅速暴露凶残,证明年内行情暴露了“出逃为主”的迹象,这就是“四万亿”还贷图像已经暴露在巨阴量中;5,看到以上内容不用恐惧,因为还有下跌“200点”强弱区分的关键,则今天最高3361,明天盯住3161左右的支撑性,有利把握本波下跌的性质;6,如果两天内超过200点阴宽,那么,年内只留反抽行情;7,看到今天的120分钟K线已经两阴,看到280点大阴和后两次小头部大杀跌中都出现三个120分钟阴杀结构,那么,明天上午的120分钟K线仍为阴杀走势,下午有望见“反抽底”,还得关注3161附近的动态走势;8,如果明天上午能阳,则可能是“倒节奏”手法,只能随机应变了。

    总结。1,主力如用多连阴乱杀行情,不将3161的200点强弱幅度当回事,那么,快速杀穿2639的可能性很大,类似前一个V形出现5522后,仅仅7天就杀掉千点,杀穿前底4778。本次如真那样走法,则按比例再速杀800点也不是没可能;2,由于牵涉到20多年中从来没有过的“4万亿救市行情”进入还贷期,就此,在“要钱不要股”的市场环境中,任何意想不到的走势,将难以估算;3,由于牵涉到今年月线仅一阴,按今天的下杀现象看,如果11月没杀成阴,那么12月则阴概率更大;就此,年内行情只留下短线机会,有能力做,没能力则休息为上;4,“贷款主力”如是“要钱不要股”的操作手法(参考未来涨跌数据),那么,你如果也是“要钱不要股”的操作思路,则你就是主力了。原理就是“错位辨证”,“逆反套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