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很多文章中都提到:“不要预测后势”。网下也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股民也有同感:“后市是测不准的”。其实预测与不预测是认识问题,测得准与不准是方法问题。本人认为解读应该预测的标准性认识,有利广大股民的思想深化,有利判断、有利操作。
有股民说,某股到某价位,我将买进,这某价位是否属预测的范筹。某股民说,我手中的这股,明天将卖出了,那为什么要到明天呢,不是今天呢?此属性也是否是预测的范筹呢?。有些股民说明天将要调整,另一些股民马上出来反对,说调整的明显属预测,反对的难道不预测后能反对吗?会反对吗?。今天你买进股票是为了明天会涨、会赢,不预测你怎么知道以后会赢呢?每天的看股评听股评,你的目的是否在为了预测明天,周六的看书看一厚叠的证券报,以及到处听股评,是否有意无意的在为了证实下周的可能走势,用意是否也属预测呢?。总体上每个股市人实际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预测后市。只不过有些人愿意公开自己的预测,有些人不愿公开;有些人清楚自己在预测,有些人还不清楚自己属预测的预测;要不要预测,应不应该预测,有没有能力预测,是否努力去预测其实相当重要。这就象你在投资开厂,你必须要先预测你的产品市场需求,不做预测,可想而至。。。。。
如果你觉得的确自己有意无意的在预测后市,那好我们继续下去。余下的就是预测准与不准的问题。每年的股民赢利数据告诉一条真理,百分之八十的股民会输,那么,其本质含义就是百分之八十的股民预测不准。输在各种各样的预测不准上,那为何不准呢?---------
华夏银行上市了,中签的股民预测到:所有银行股都在10元左右,现华夏开这么低价,我平时买都买不到这样的价位,为何要走呢?于是不卖出为主!没中签的股民预测到:所有银行股都在10元左右,这么便宜的价位为什么不买呢?于是买入为主!。而后走势呢----不走的被套,买入的也被套,全都预测错误。错误的根本在于:前者不卖出,后者却以买入为主,照理买不到,可是全买到,就这点没测到,结果预测失误,关键性的失误。关键性的被套。关键性的长期被套。。。。
而后的长江电力上市了。中签的股民笑呆:所有电力股都在3元左右,长电又是大盘股,开出6元多,实属惊人高价,为什么不走呢?几乎全走!没中签的股民惊呆:要买电力股3元左右的价位有的是,为什么非要去抢6元多的高开长电呢?几乎全不买!。而后走势呢----6元多涨到9元多,卖掉的全后悔,没买的也全后悔。全都预测错误。错误的根本在于:前者拼命逃,后者没人买,照理卖不掉,可是全能卖掉,就这点没测到,悔呀!悔呀!。。。。
有股民看到某股从20元下跌开始,心中预测一下说:该股跌到五元我必买,一年以后果见五元,果断买入,一月以后又见四元,又坚强买入。过一月以后又见三元,他抖着手说:不能买了,还要跌。又一月以后涨到四元了,他说:咦!好怪,怎么我五元敢买,四元敢买,到三元怎么不敢买了呢?,看来还是预测不准。这到底是预测不准吗?
某大户室的10个股民,共同买了一只股票,以后在某一天,该股起涨了,涨了五天后,五个股民在第五天卖出了,第六天该股还涨,第六个股民也出局了,到第七天还涨,第七个股民也慌了也出局了,第八天还涨,第八个股民最后出局了。最后两个股民,想了老半天得出结论是:五个股民预测错误,第六个股民也预测错误,第七个股民照样预测出错,能坚持到现在关键在于,我们余下的两个预测是对的,不出货的预测是对的。但是这样的对又能维持多久呢?谁又能证明以后将预测的对不对呢?怎样标准呢?。。。。。
当初,有一位不太出名的股评家预测出银行股有戏,于是喊买银行股,跟的人不多,跟的不多的人有了赢利,证明了该股评家预测正确,正确预测导至该股评家喊得越响了,越响后,跟的人也越多了,越多了则赢的人也越多了,多赢又证明该股评家名气更响了,预测得更准了,全国股民象潮水般的涌向银行股。。。。。。最后呢,准确的预测导至银行股民全军准确的覆灭。这到底算预测准确引起的,还是预测不准确引起的。。。。。。
更为重要的是,股民们在买卖个股上追求预测的高准确性------力图每只股票在最低价买入,拼命的预测结果还不准,为什么呢?其实能买入,必还有低价,否则你怎能买入呢?每只股票卖出必有高价,否则又怎能卖出呢?。而股评人士在预测指数点位上拼命追求高准确性,结果呢-------就是及为准确的测到指数上涨15点,可是个股却600家跌或300家涨,20家跌停板。这到底是算预测准确呢?还是没准确呢?由此本人的对预测指数准确与否的评定是:所有预测指数的股评人士,实际都属无效劳动,难听的说法是:这是淘浆糊。其实本身股市也在淘浆糊,股评能淘则淘,操作者却不能随便淘浆糊。要是自己觉得不能预测或不能淘浆糊,则看别人淘或听别人淘也好,而后渐渐的就能自己淘了,只有淘到一定程度,你才发现自己的预测水平长进不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