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弗里德曼《货币政策的作用》
(2010-07-26 01:03:11)
标签:
杂谈 |
分类: 管窥蠡测 |
这是本人前段时间读论文的笔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货币政策的作用受到广泛的关注,但观点很多。弗里德曼(1968),在其《货币政策的作用》一文中回顾讨论了货币政策的作用,具有一锤定音的效果。论文分为四部分:引言;1、货币政策不能做的事情;2、货币政策所能做的事情;3、应该如何施行货币政策。
引言:对货币政策的认识历史。
20世纪20年代,联邦储备系统的顺利运行使得经济学家相信货币政策可以熨平经济周期。但大萧条使这一理论破产,经济学家进而转向另一个极端:货币政策像一条线,可以拉它来扼制通胀,但是不能推动它来制止衰退。
对于大萧条,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无效,而财政政策有效。这一观点得到经济学界的广泛认同,相当长时间里,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政策的唯一作用就是将利率保持在低水平,使得政府预算中利息支付降低。这些观点导致了战后实施的廉价货币政策。
但是战后的货币政策实践被证明是不成功的,因为廉价货币政策导致了通胀,从而认为货币政策无效的理念开始又一次兴起。对大萧条的重新研究表明:大萧条是货币政策的能力的一个悲剧性的证明,而不是像凯恩斯或其他经济学家认为的大萧条是货币政策无力的证据。
伴随着经济学家对财政政策作用的幻灭,人们关于货币政策无效的信念日益加强。用专业的眼光来看,货币政策的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货币政策不能做什么
(1)除了极短的时期,货币政策无法钉住利率。
降低利息率,货币供给量会增长,货币的增长将会刺激支出。收入的增长会提升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和对贷款的需求;同样可能导致价格水平上升,从而使得实际货币量下降。这三个效果将会迅速(通常在一年内)扭转开始时利息率下降的压力,使得利率回到先前的水平;如果经济存在过度反应,则利率可能会更高。第四个效应,当货币供给量过快增长时,价格将会上升,公众将会预期价格会继续上升,这样贷款方会要求更高的利息率。
以上的这些效应导致货币当局为了把利率控制在低水平而被迫不断加大公开市场购买证券的数量;这些效应同样可以解释历史上那些高的、增长的利率伴随着急剧增长的货币供给量,或低的、下降的利率伴随着缓慢增长的货币量的现象。从经验来看,低利率是紧缩货币政策(货币量增长缓慢)的征兆;而高利率是宽松货币政策(货币量急速增长)的征兆。经验事实和学术界所通常认为的恰恰相反。
这些考虑不仅可以解释货币政策为什么无法钉住利率,而且可以解释为什么把利率高低作为货币政策宽松或紧缩的一个指标时存在误导。
(2)除了极短的时期外,货币政策无法持久钉住失业率。
Wicksell提出了利息的“自然率”的概念,并且指出市场利率和自然率之间可能存在差别,但是他没有区分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和货币当局试图控制利息率的情形类似,当货币当局试图将失业率控制在自然率之下时,它将增加货币量的增长率。这一政策的最初效应,使得产出和就业增加而价格保持不变。由于商品销售价格的上升快于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实际工资率下降。但真实工资率的下降会立即影响到预期,雇员会考虑到所购买生活用品价格的上涨,进而会要求未来有更高的名义工资,这样真实工资率会逐渐上升到初始水平。真实工资率的上升将会逆转失业率的下降,并逐渐使得失业率回到初始水平。暂时的通胀和失业之间的替代是由于短期内存在未预期到的通胀,而长期内这种替代关系不存在。
总之,货币当局所能控制的只是名义量——汇率、价格水平、货币量、名义国民收入,但它不能通过控制名义量来控制实际量——真实利率、真实失业率、真实国民收入、真实货币量、真实国民收入增长率和真实货币增长率。
2、货币政策能做什么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货币政策所能做的事情为:
第一,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波动的主要根源。虽然听起来像一个否命题,即避免犯主要的错误,但是作用很重要。一个例子是,如果货币当局不犯错误,大萧条可能根本不会发生,或者程度会轻微得多。
第二,为经济运行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货币的第一个作用有助于第二个目标的实现,但第二个目标包含更多的内容。如果生产者和消费者,雇主和雇员对未来的价格水平将以一种已知的方式变动有完全的信心的话,我们的经济系统将会在最佳的状态运行。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定,但也要保留有限的机动性,以应对口味和技术变化造成的动态变化。
第三,货币政策有助于抵消由其他原因引起的经济系统的主要波动。如果经济系统出现了长期通胀危险,原则上通过施行较低的货币增长率,货币政策就可以控制住通胀风险。如果真实战争结束后,经济资源需要从战时生产转化到和平时期的生产,一个较高的货币增长率将有助于这一过渡的实现——但经验表明这种作用很有限。
但作者认为货币政策的第三种作用的潜力比通常经济学家所认为的要有限得多。当微小的波动发生时,我们没有能力识别它们,不能精确预测它们的影响是什么,也不知道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抵消它们的影响。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当其他扰动表现出清楚的、现实的危险时,采取明确的货币政策才是明智的。
3、货币政策应该如何施行
第一条要求,货币当局应该以它自己能控制的量来指导自己,而不是相反。如上面所述,货币当局不能控制的量为利息率和失业率,若以这二者为目标将会误入歧途。货币当局能控制的量为汇率、价格水平和货币量,这些是可取的政策目标。
由于货币政策与价格水平之间的联系更为间接,作者认为在当前的情况下,把货币总量作为政策的指南和准则是恰当可行的,且是最好的。
第二条要求,货币当局应该避免政策的急剧摆动。历史上,货币当局很少犯方向性的错误,但是行动太迟或行动过量却是常见的情况。货币当局过度反应的原因是明显的,他们决策是基于当前的情况,而决策产生效果则是半年或更长时间之后,使得他们被迫做出强度更大的调整措施。
作者建议货币当局采取公开的、以实现明确的货币总量的稳定的增长率为目标的政策,这样可以避免政策的大起大落。
给自己设定一个稳定的路径并坚持走下去,货币当局将会大大提升经济的稳定性。设置一个稳定并且适度的货币量的增长率,将大大有助于避免通胀或紧缩。稳定的货币增长将会提供一个好的货币环境,该环境有利于厂商、才干、发明、努力、节俭等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有效运转。作者认为,就目前的知识水平来说,这就是我们通过货币政策所能达到的最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