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古村的那些事儿

标签:
旅游文化古宅旅行相机 |
分类: 我在江西老家的日子 |
为留住乡愁、守护古宅,我在出生地江西抚州市南丰县紫霄镇藕塘村开展了古村保护行动。为赢得村民的信赖和支持,我召集村贤百财、善贵、员宝等人,商议共举修缮古宅、建设古村事宜,前后召开村民会议40余次,成立古村筹备组和理事会。
回首古村保护的辛路历程,喜忧参半,五味杂成,经历了一些不开心的事,读懂了一些人,也办成了一些事,最终达到预期目标。为想念那些已远去的事和人,现将这段铭心刻骨的往事与大家共享。
一、可怕阴招
2012年12月,3.5米宽水泥马路总算通到了我们村口了,余下100余米村道需集体解决,这里面有30余处茅厕、池塘要拆填,尽管大多数村民愿意捐赠,但还是有2户村民不肯配合。其中唐大娘以地为由:“地是我家的,且有土地使用证,如果要我义务捐献是不可能,如有村民愿意拿地换,可以协商。”后经众人努力,终有一人肯和她换地。签字时,唐大娘的儿子对我说:“这份互换协议没有明确用途,且三靠不清晰,建议我完善,或明天动工,才能确保执行。”在听完他的意见后,我把协议中的漏洞告诉了在场的村民,可村民们却说我多虑了,所以没有采纳。
第二年,就在大家准备修路时,换地的唐某却死活不愿意执行协议,导致村道一拖再拖。直到2017年7月才得以修通,但这条村道比原定计划窄了很多,而且还是绕道走。遗憾的是,在这些年里,有许多古宅已经倒塌了。当然,唐某的这种行为自然被全村人所唾骂。正是通过这一事件,让我真正读懂了人心,明白一些道理。
二、永久捐赠
自召开古村保护大会以来,村民热情高涨,十户村民均愿意将两口大池塘捐献给集体。为履行承诺,我们草拟了一份协议。为了避免约定的条款有误,我拿给另外一位发起人看。他看完协议后,要我在捐赠前面加上“永久”两字。当然,签字时大家都没有在意,事后还是有人发现,责任自然要我承担。
三、严厉拒绝
为了便于停放车辆,我们计划对唐氏宗祠的左侧进行扩建,其中就有150平方米的土地为村民所有。为了做通这位村民的思想工作,我想了很多办法,包括介绍他儿子入党,但该村民就是不松口,导致扩建工作搁浅。这时,另外一位发起人建议,让我夜间请挖机把他家地上的橘树和菜挖掉,他的建议遭到了我果断地否决。我的顾虑有二:一是不能用下三滥的手段对付村民;二是后面许多工作都需要村民支持,野蛮操作只会使我们工作步履维艰。
四、铲地风波
为恢复生态环境,我们准备对唐妃江淤泥进行清理,并拓宽面积。本次拓宽土地涉及七户村民(地上均种有蔬菜和橘树)。经沟通,有六户村民同意捐献,只有发起人之一的唐某没有答复。为取得唐某同意,我跟他沟通了多次,并以其为发起人之一的理由要他带头做表率,均遭他婉言推辞。一年后,他才松了口,并将责任推到了他的母亲身上。为了争取支持,我不厌其烦的上门做工作,最后终于把他母亲的思想工作做通了。他母亲的原话:“只要那六户人家给,我也给。”在得到他母亲的答复后,我当天指派村小组长铲平了那片菜地。事后,发起人之一的他威胁村小组长。获悉这一信息后,我主动承担了责任。
五、对话力量
2012那年,我走进古宅司马第,与白发斑斑的阿婆对话之后,让我明白了这座古宅的价值,以及白发老人与它的故事。后得知有老板想买下这座古宅,我立即找来老宅的主人,表达愿意以相同的价格买老宅。老宅人主听完,彻底被我的行为所打动,同意不再卖掉老宅,并想办法维修。
正因为我与老宅、老人有过这段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有了保护古宅、传承文脉的念头。于是我发动在外创业的人士捐款抢修了这栋古宅,并对被废、被盗的近百块匾额、楹联进行恢复。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次开会,各家各户均有派代表参加,与会近百人,当他们听了我要举全村之力保护与打造我们村时(因古宅保留不多,加上保护古宅、古巷会损害村民个人的利益),几乎在场的人都不相信。最后,村民相继离开,现场只留下孤零零的我。面对这种场景,我的一腔热血瞬间降到了冰点,眼泪止不住地流了出来。就在我抬头的那一刻,通过古宅天井看到天空挂满了星星,让我的心灵豁然开来,似与一个智者隔空对话,推心置腹,促膝长谈,让我领悟到了自我对话的作用,坚定了自己做事的信心,养成了自我对话的习惯。
六、接受调查
在经历了无数的事情之后,一天,我接到了村支记来电,要求我准备好资料接受调查。原来是镇政府接到村民投诉,控诉我三项罪名:一是强行干预村务工作,未在村委担任职务的情况下,介绍一名品行不端的村民入党;二是强行摊派款项,每次捐款虽写了倡议书,但有二次写了按分田分山人口计算;三是强行催毁村民私人财产,安排村小组长催毁河道菜地,损坏树木与橘树,但并未得到补偿。
针对上述三点,我作了书面说明,并附上村民捐地签字凭证,同时提供了每次捐款支出明细,统一交给了村支书。自上交完这份证明材料后,截至目前,尚未获得任何组织的明确回复。当然,我仍在与村民共同从事古村保护工作,只是有些事,我会更加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