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好看的游记书全在这儿

标签:
旅游游记美文经典红色 |
分类: 读书 |
从风景名胜古迹到历史地理,从地方习俗到物产资源,再从博物馆藏到名人故里的游记文学,具有很强的史实性、知识性和思想性,体现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爱国主义情怀。
旅游景点作为人们生活中,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人们崇尚有内涵的游记文学,因为游客不仅可以汲取当地文化,而且可以将自己熟悉的文化带到旅游地,从而形成经济、休闲和消费的物质财富价值。
在一定程度上,自然景观需要人用心用情地文字表达,才能拥有锦绣河山的美,比如泰山、黄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等名胜,在文人墨客的描写中,凌霄绝顶,出神入化,钟灵毓秀,如诗如画。此外,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人工景观,比如万里长城、故宫、山东曲阜等,在经过游记文学宣传,具有物质和精神等多方面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仅有利于我国的文化建设,也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综观历史,游记文学的创作一般都与社会背景有关。作者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环境中,对旅行的感悟描写,往往反映了社会现实的面貌。特别是那些学识渊博的人,如晋法显的《佛国记》、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等,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精神性,既是引人入胜的游记文学,又是具有学术价值的科学专著。
南北朝时期,以谢灵运的《游名山志》为代表,故他也被认为是山水游记文学的鼻祖。其次是郦道元的《水经注》,足以震撼人心。唐代元结的《右溪记》和柳宗元的《江雪》,堪称游记文学的瑰宝。宋代陆游的《入蜀记》。明代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清代钱谦益的《游黄山记》、朱彝尊《游晋祠记》、袁枚《游黄龙山记》等佳作。他们在山水之间寄情,托景抒情,情景交融,敢于表现个性鲜明的思想,使自然景物和思想感情契合无间,引人入胜。
随着国家对旅游资源的开放,不断吸引国内外游客,他们当中不乏有来自海内外的学者、作家等高学识的人才。他们在游历名川大山、历史名胜后,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日记、散文等形式的游记文学,比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唐长泉的旅游文化丛书《唐游记·诗画中国》(十卷本)。每一年出版的游记文学书籍不胜枚举。近年来,以电视散文、电视艺术专题片等表现手法的游记文学,与旅游文化相互映照,互为促进,十分繁荣。
游记文学作为智慧创造的结晶,始终贯穿着人类的发展在变化,从单纯的文字发展到图片、视频影像等表现形式,使得游记文学具有强烈的参与性,从而构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类型。所以,文化就是旅游的基石,如果一个旅游景点,没有文化的积淀,它就不可能经久不衰,像莫高窟、少林寺、承德避暑山庄等,都是因为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被后人认定为历史遗迹。
放眼未来,游记文学仍会遵循文学创作的规律,但作者的观点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或高言妙句,或音韵天成,或智者乐水,或淡泊明志,表达对生活热爱的同时,深藏着自己的观点,给人思想启迪,予人陶冶情操。因此,游记文学仍是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它不仅能够推动旅游业经济的增长,而且对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强大的驱动力。
旅游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参与者,更离不开游记的传播者,是他们用自己的思想向世界传递更多的正能量。伴随着一代又一代游记文学的传承,旅游行业正在肥沃的土壤中蓬勃发展,迎来的是一个又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文/唐长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