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塘唐妃古村:故事好听,令人陶醉

标签:
旅游诗画中国唐游记唐妃南丰 |
分类: 游记 |
藕塘村,距离镇15公里(江西南丰县紫霄镇),全村269户,1025人。下辖藕塘、丁桥、油榨下、江家坊、田边、郑坊、里彭七个自然村。目前,藕塘村有88户,337人,其中贫困户29户108
人,为十二五贫困村。
为讲好历史名人故事,彰显我镇文化软实力,增强我镇文化竞争力,我们对藕塘村历史名人进行了挖掘,藕塘自明洪熙元年(1425年)建村以来,明代有名人唐妃、唐兴;清代有进士唐之岳、皇帝恩赐贞节牌坊李氏(人称世三婆)。为宣传历史文化名人,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观,拟在主要历史文化遗迹旁制作碑刻,在响祠里搭建戏台,并在唐氏宗祠旁边改造文化广场,面积大约400平方米,所需费用6万元。
唐妃,江西建昌府南丰人(今南丰县紫霄镇藕塘村人,唐兴之女),生于1438年,卒于1457年,年仅20岁。
明代景泰五年(1454年),景帝朱祁钰选秀天下,得一丽姝,名云燕,身高1.62米,体态轻盈,身材袅娜,皮肤白皙泛红。长相婉丽优雅的她,丹凤眼,柳叶眉,瓜子脸、唇红齿白,惹得景帝越瞧越爱,越爱越宠,春风一度,无限欢娱。
唐妃入宫后,极受代宗宠爱。《胜朝彤史拾遗记》(六卷,清毛奇龄著)云:(唐氏)尝乘马随帝游西苑,马惊妃堕。帝乃命中官刘茂,选御厩之最良者,时空习以待。景泰六年四月(1455年),代宗为讨唐氏欢心,下令“增御花房”。景泰七年八月(1456年)戊戌朔,封唐氏为皇贵妃。景泰七年七月开始(杭皇后二月去世,六月下葬),因李惜儿出现,唐氏失宠。景泰八年(1457年),代宗死后葬于北京金山口,明朝藩王墓地。《国榷》和《胜朝彤史拾遗记》记载相同:天顺元年二月革封号。郕王(景帝)死,群臣议殉葬。及妃(唐氏),妃无言,遂殉之,葬金山。
唐妃有幸被选进宫,不仅仅是她的外表,更多的是源于她母亲甘氏的言传身教。甘氏,南丰白舍镇上甘人,长相美貌,心灵手巧,能歌善舞,琴棋书画均能摆弄,为培养富有文化内涵的女儿,奠定了深厚的教育基础。
唐妃井,位于村之东侧,军峰山余脉的后龙山脚,为虎踞龙盘之地。水井由藕塘鼻祖鲤公挖掘于明洪熙元年(1425年)。老一辈村民的说法,古井正好处于龙之左爪位置。
古井盖由两块完整的麻石,凿成半圆形拼接而成。一米见方的古井,井壁均用麻石砌筑,深2.4米。井中涌泉,冬暖夏凉,气雾腾升,水质清澈,口味甘甜,适合泡茶、煲汤、煮饭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养育着村民,其中就有明代朱祁钰的妃子唐妃、明锦衣卫唐兴,以及清乾隆年间的进士唐之岳等名人。
驻足凝思,仿佛看见了唐妃婉丽优雅、婀娜多姿的容颜。
严达峰诗曰:麻石苔痕绕井沿,明眸鉴影两相怜。青鬟尚有唐妃色,化作清流入此泉。
唐妃桥,位于村之西南,横跨唐妃江。古桥由藕塘二世祖秉礼公牵头,村民集资建造于明宣德五年(1430年)。老一辈村民的说法,古桥处于龙嘴出水口。后因村中女子云燕,成为明代景帝朱祁钰之妃而得名。
灵巧轻盈的石拱桥,用条形麻石建造,长13米,宽4米,厚50厘米,桥侧无栏杆,桥身无装饰,古迹斑斑,结构严谨。桥之反面,严丝合缝,浑然一体。桥面坚固实用,人畜均可通行,故被人称为藕塘“小赵州桥”。
《虞美人 小桥别娘亲》
唐伯青 填词
唐妃故居遗址,位于藕塘村东南,本是最值得保存和凭吊的地方,如今古宅难觅。造成如此景象,主要原因是唐妃殉葬之后,因其房子长年失修倒塌,为确保安全,村民把她的住宅彻底拆除,说是改变一下村中风水。
当年的唐妃古宅,坐东朝西,背靠795米高的马鞍寨余脉狮里牌,因其山坡陡峭,乱坟较多,寓意不好,故有村民认为:若唐妃家坐北朝南,即背靠军峰山余脉的后龙山,也许就不会沦落到殉葬的结局。
唐妃尽管有过一段受宠的时光,但终究好景不长,20岁殉葬,成为村民们心中永远的泪点!随着藕塘村的芳华渐逝,村民更注重打造九十九口池塘、九十九块匾额等文化标志,旨在从九九归一中查找原因。
坚贞传烈女,哀惋殉皇妃。往事不堪回首,昔情莫再留恋。
岭仔上,位于藕塘村东边,唐氏宗祠后方,为唐妃当年出生与选妃摔跤的地方,现存九级石阶,宽150厘米。
居住岭仔上的唐兴(藕塘三世祖,号守经公,字宗柯),于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年)生一女,取名云燕。生女后,唐兴便外出谋生。留守家中的母亲,出于对女儿保护,让她戴斗笠以黑纱遮面。明景泰五年(1454年)的一天,听说县衙选皇妃,她偷偷跑出家门,不小心在台阶上摔了一跤,斗笠掉落。当她款款站起来时,大家终于看清楚了她的庐山真面目,面若桃花,肤如凝脂,身材婀娜,亭亭玉立,后通过层层遴选,进入皇宫,成为代宗之妃。据记载:景帝选秀天下,得一丽姝,体态轻盈,身材袅娜,性情容止,惹得景帝越瞧越爱,越爱越宠,春风一度,无限欢娱,封为唐贵妃。
唐妃有幸被选进宫,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外表,更多的是源于她母亲甘氏的言传身教。甘氏不仅长得漂亮,且上过几年私塾,懂得琴棋书画的她严格按照唐氏家训教育女儿,勤学礼知,书先睦族,礼重敬宗,感恩戴德,良缘素缔,佳偶天成。
回首岭仔上,正如唐伯青《误选妃》诗曰:箬笠轻盈风欲吹,红颜乍见柳如眉。回眸流盼无心意,一去皇城喜也悲。
风水是古代特有的一种术数(神秘文化的主干内容),旨在对人的住居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寻求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安慰。
矗立藕塘村东南角的磨盘风水石,寓意白虎,据说是为了镇压村中腾飞的巨龙。目前,石块圆周长180厘米,直径58厘米,离地面高40厘米。石头上的符号与文字未能辨认。据老人说:清朝末年,村中发生了许多不吉利的事,数名壮年人无故得病去世,科举考试屡屡不中,村民便集资60块银元,请来风水师勘测地形后,从鹰潭龙虎山运来这块石头,放置在青山、神龙出没处,以此镇邪,保佑村民安康。
藕塘村风水涉及住宅、墓葬、寺庙各方面,其中有关墓葬的部分称为“阴宅”,其它方面则统称“阳宅”。村民把自身和谐与自然联系起来,称之为古典的建筑环境工程学。
结缘龙虎山,保一方安宁。
唐氏宗祠,坐东向西,三进一院。房屋面阔18.1米,进深34米,建筑面积610平方米。
庭院,又叫坵场。石门坊上有“派衍源流”四字,场内原摆放有旗杆石与碑刻。
第一进,上悬“唐氏宗祠”四字,为黄辉宇书。两边设厢房。左边墙嵌碑记:祠堂修建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
第二进,原宅已废,现存基石。《笙歌满庭芳:江西古戏台旅游》记载:已废戏台全木结构,面宽18米,两根大柱将台面平均分为三部分,各宽6米。台顶八角形藻井,顶部绘有八卦图。
第三进,寝厅为明代风格。两边设厢房。厅高6.3米。厅堂左右,上书“左昭右穆”。正中悬挂“劲节膺荣”四字匾,为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礼部尚书加五德宝书。原悬匾额“大宗来燕”为明末崇祯年间(1643年)南丰知县刘日珽书,现藏于洛阳匾额博物馆。
新挂匾额内容以唐氏家谱为蓝本,旨在恢复九十九块匾额。
嘉禾簇簇,青霭茫茫。野旷天阔,山高水长。处雩峰余脉,云开而含瑞气;藉军山腹地,峦重而蕴华章。小家碧玉,大美藕塘。承旧友谋猷、目注心凝紫霄秀;得新政沐泽、国富民康古邑昌。
观夫唐氏族谱,自明洪熙元年(1425年),唐氏十九世鲤公迁入藕塘。既而藕塘飞鸿隐豹,山乡卧虎藏龙。小院碧玉云燕,唐妃皓月仙踪。秀色传千里,礼仪冠苍穹。窃闻唐之岳,守经公。才横溢、政丰雍。造福巴蜀、德播南陇。清李氏,容貌若天仙,淤泥而不染,妇道守节;世三婆,德行赛孟母,乳姑而无忌,孝心策功。牌坊遍乡野,美景生荜蓬。贞节烈女,佳话广为尊崇也。
且复盛世当下,旅游文化丛书唐游记•诗画中国,十卷本,寸心笺。窃闻修房舍,剪危椽。出力田畴而振宗功,儒风后学;捐资书匾而弘祖德,善贾乡贤。古韵之深厚,潜龙而清虚;风水之绝佳,源渊而流长。管中窥豹,难以枚举也。
深山扬远名,高匾择佳期。投鞭断流,入座多师。山乡驿道,四方嘉宾而汇聚;贤客摄友,八面亲朋而贺喜。溪水潺潺,佳筵熙熙;锣鼓锵锵,人才济济。观夫石板拱桥、古道驼铃而清脆;老宅府第、明窗兰草而柔慈。九曲溪流婉转,军山沟壑旖旎。
尔乃唐氏宗祠,派衍源流。左昭右穆,劲节膺荣。响祠,饵膳燕华、仁寿可风。司马第,大宗来燕传千古;拾青园,齐物浮萍入几城。贰守第,一门三进士。忠第大佛号,巨大公厅堂。飞檐倒影,画栋留声。卵石小池映月,青砖灰瓦流笙。清风帘捲,箬笠舟横。青山远黛对酒,绿水清波鸣筝。绛英而初绽、紫燕而新生。方圆百里,醪醴三更。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宾客满棚。
嗟夫,太微澄明,长乐未央。高门纯朴,盛世景象。藕塘清风送客,山乡新貌扬帆。名家楹联篆刻,笔走龙蛇;古宅门第描金,凤翥龙翔。香火传承,忠孝道德礼义廉耻;家风浩荡,仁义诚信恭俭温良。唯希冀宗祠精神永在,家国门风世承也。
古人云:钱财传世短,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伟哉:文风相袭、不求一时名利;古村复兴,定有万世荣光。壮哉:善谋划,人杰地灵,以先贤千秋赫奕;巧著力,紫气浮光,为后辈万福之辉煌。古建保护,方兴未艾;任重道远,履顺安常。传中华文化精髓,弘乡村民俗典章。唐氏一门,长空彩耀,四海名扬。
有诗云:藕塘山色韵流芳,云燕清姿古邑藏。月落杵声溪石上,如歌深浅又何妨?(文/严达峰)
9、历代名人
唐氏淮公历朝绅士
谱曰:吾宗自迁江西黄荆坳(今江西吉安市县,原吉安府庐陵县)以来,思昔先祖,先殳(sh古代的一种武器)登科,甲目膺举,蔫(nin植物萎缩)而纡青紫者,代不乏入其士宦,典型载在旧谱,班匕(勺匙取食用具)可考。但家乘所载,稽之县志则未详。
郡志详者,乃之文教里郎(今南丰县白舍镇)。以土城未培砖,难以抵寇。侯陂一带,旧为深山茂林之区。二邑之啸,聚山林者,多有故吾丰之绅士,往往从居郡城,有镇军可恃。故先朝建昌府、名军,所以吾宗先代士宦,独府志载,今谨依旧谱。
圣之以后,人之绍述,藕塘族(属江西南丰县紫霄镇)争立设局。南溪族(今吉安泰和县)另修房谱,此次暂商歇,修其绅士名等,仍载旧谱,兹禾重刊,故此次因与修者刊刻之。
一世熙公:世居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丹阳镇),仕唐为大常丞,唐肃宗至德年间(756年七月—758年二月),因安禄山扰长安(叛军所占),遂南徒江西南昌柴埠门,娶曾姓女,生子一,曰光。
二世光公:任唐为并州(今山西太原)牧、娶闵mn姓女,生子二,长佐、幼佑。
三世佑公:之唐憲(宪)宗元和间,应荐举,受朝奉郎赐绯衣金鱼袋,任潭州(今湖南长沙一带)刺史。
四世世衍公:恩例贡元,授雍州(今陕西省中部)通判。
五世汉公:子四,分居虔州(今赣州一带)太树岭蜘蛛、唐家坊张灌、宁都会昌、瑞金等处,后裔有讳旗,登宋进士。
湘公:授钦天监,五品博士加增二品国师。
滨公:分居江西抚州宜黄双源墟。后裔有讳元龄,字仲谋,登宋炎四年庚戌进士,任广州通判兼理州事。
滚公:授太史,令加国师。
汴公:子分居江西抚州广昌长顺蓋大株唐家坊等处。后裔有讳其达,登雍正元年癸卯乡科,任知县。有讳辰,登乾隆十三年戊辰科进士,任知县。有讳沂春,嘉庆五年,庚甲乡科。
湖公:后裔迁武林越国浙江金华府兰溪县,有讳开、肃询、介淑、五八等,相继登第,宋史称“唐门五豸”。大明嘉靖庚戌,讳汝楫ji状元。
淮公:号桐柏,唐昭宗龙纪元年登制举,授越州(今浙江绍兴)通判。生子四人,分居社溪。后裔有讳之岳,乾隆丙子科举人、丁丑联捷进士,选授四川成都府知县,分居黄莲山(属江西南丰县三溪乡)。后裔有名寅亮,同治甲子科举人,大挑一等,任四川知县,诰授奉政大夫。
六世:
讳昂,字继达,子一,五郎,又曰子五,昭、明、晖、时、显(别谱考)。
讳升,字继信,子三,煌、耀、煜,又传曰:昙、旺、冕(别谱考)。
讳鼎,字继宗,子四,鹤、鵰dio、鹗、鹏。
讳晟,字继杰,子三,昊、昌、景。
七世:
升公:支下裔,有讳皇志,明正德甲戌状元;有讳汝,明万历丙戌状元,志与汝并称唐氏三螯。
晟公:支下分二支,唐家坊、南堡(属江西南丰县三溪乡)。后裔有讳节登、宋仁、宗宝。元元年戊寅吕溱进士,累官御史。
八世:
福三公:僧人,称为唐佛居士。
昊公:娶邱氏,生子三,仁、义、礼。
昌公:娶黄氏,生子三,沈、波、政。
景公:娶江氏,子一,清。
九世:远泰公(黄连山支,属江西南丰县三溪乡):宋奉旨奉赠御史。
十世:
哲公(竹溪,今江西抚州临川区湖南乡;藕塘今江西南丰紫霄镇):宋哲元佑六年登马涓榜进士,任越州(今浙江绍兴)通判。
节公(黄连山支):宋宝元年登秦榜进士,官至都御史(都察院的长官)。
筠公:应乡举,任源县令。
十一世:
转国公:宋英宗至治三年,同叔筠公应举湖广武广康县令。
转相公:宗国子监(中央最高学府),考授司马(从官资格)。
十二世百镒公:讳鹗,官至朝散郎大夫,赐绯紫金鱼袋(六品官员)。
十三世敬庄公:讳桐拨,乡贡耀兰溪县令。
十四世:谱上遗漏,未体现。
十五世铿公(竹舍):宋宁宗,嘉泰元年辛酉领乡荐。
十六世元和公(黄连山):讳绍宗,由荐举授洛阳教谕。
十七世玄佐公:讳昭,邑庠生(秀才之意)。
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世,谱上未体现。
二十七世:
廷伟公(黄连山):明授修职郎寇带大宾(无实权、闲散职之类的名望官名)。
廷佐公:明邑庠生(秀才之意)。
二十七世:谱上未体现。
二十九世:大任公(黄连山):明授福州建宁千总(为正六品武官)。
三十世永惔公:邑远益史员,考授府经厅(知府的属官,主管出纳文书事)。
三十一世礼玉(黄连山):讳储英,字汉若,国子监贡元,考授州司马。
三十二世:
义法(竹舍):讳之岱,字述尧,邑庠生(秀才之意)。
义万(高田(今江西赣州市石城县高田镇)):字嵩山,授损大学生。
义忠(黄连山):字符,国子监贡元(贡生,科举时代的府、州、县生员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侯选州左堂。
义明:字芳廷,覃恩登仕郎(文散官名,正九品)。
三十三世:
傅绪(西溪):字守成,名文铠,例授登仕郎。
傅芹(黄连山):字藻华,号廷邵,清修郎冠带大宾。
傅尧:名杜诗,字符中,国子监贡元。
傅演(黄连山):名升,字璠玉,捐太学生,贡元复补修职郎,冠带介賔。
傅栋:名廷赞,字圣賔,邑庠生(秀才之意)。
傅鹏:名廷勃,字西华,例授登仕郎,侯选分司。
傅皓:名芝兰,字佩玉,清授修职郎(文官),冠带大宾(古时缙绅,是官吏的称谓,指盛德而隐居的人)。
傅福:字良贤,例授登仕郎。
傅庆:字茂贤,覃思登仕郎。
三十四世:
家驹(黄连山):星中例授太学贡元。
家凤:名凤杨,字荣,授太学贡元。
家铎:名森铎,字金声,例授太学贡元。
家麒:讳永书,诰封大夫(虚衔,没有实际职务)。
家芬:字旭中,例授登仕郎。
家杰:字慎修,清授登仕郎选分司。
家樑:字樑廷,覃恩登仕郎。
家兰:字秉忠,例登仕郎。
家驹:守凤文武邑庠生。
家条(黄连山):字继勇,例授登仕郎。
家耀(竹溪):家盛发,例授登仕郎。
三十五世:
训棣(黄连山):字辅臣,邑庠生(秀才之意)。
训鉅(西溪):字致立,清授修职郎,冠带大宾。
训墉(竹溪):字书言,号守礼,印宗开军功,保举修职郎。
训龙(高田):字焕文,例授国学生。
训湖(汪溪):字得胜,覃恩登仕郎。
训长:字聚成,覃因登仕郎。
训盛(黄连山):字宝文,例授登仕郎,复补修职郎。
训职:字锦文,例授登仕郎。
训迪:印寅亮,字沐宸,清同治甲子并补行辛酉科举人,光绪庚辰会试大挑一等,钦加同知衔四川郎补县正堂。
训述:字绳武,例授登仕郎。
训孝:字凤仪,例授登仕郎。
训韻:字发文,例授登仕郎。
训宝(黄连山):字国祯,号瑷田,例授登仕郎。
训珠:字求贤,号为邦,名烈国子监贡元。
训功:字胜文,例授登仕郎。
训廉:字焕文,诰封八品。
训利:字义和,例授登仕郎。
训添:字兴和,例授国学生(高级生员)。
训书:字兰芳,例授登仕郎,复补修职郎。
训义:字芬廷,覃恩登仕郎。
训拔:字蕴堂,例授登仕郎。
训正:字兰魁,例授登仕郎。
训琅:字云吉,覃恩登仕郎。
训恒(汪溪):字嵩狱,覃恩登仕郎。
训良(朋溪,今江西临川区湖南乡):广信府,字运中,号日煌,国学生。
训典(朋溪):广信府,字日洪,邑庠生。
训禄(西溪):字国安,号奏平,例授登仕郎。
训银:字国成,例授登仕郎。
训海:字作元,例授修职郎冠带大宾。
训龙:字华廷,例授国学生。
三十六世:
忠悌(竹溪):字易瑷,号仁甫,印旨彪,国学生贡元。
忠相(西溪):字瑞呈,号靖轩,例授登仕郎。
忠荣(黄连山):字柏甫,郡增生(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禀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三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
忠彦:字硕甫,号美士,郡庠生(秀才之意)。
忠翰:字景甫,考取供事,湖北侯补巡检(官署名巡检司)。
忠翊yì:字庚垣yuán,侯选分司。
忠励:名慧生,字澄甫,国学生贡元。
忠保:字怀生,名称衡甫,国子监贡元。
忠诲:字龙生,例授登仕郎。
忠谋:字绍求,例授登仕郎。
忠贯:字勤补,例授登仕郎。
忠望(九陂,属江西吉安永新县高溪乡):字奇峰,例授国学生。
忠贵:例授国学生。
三十七世:
忠泗(西溪):字会龙,号寅宗,例授国学生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