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digmouse
稍有关注的玩家和读者或许都还记得上海自贸区成立时,特许经营的清单里“允许外资企业从事游戏游艺设备的生产和销售,通过文化主管部门内容审查的游戏游艺设备可面向国内市场销售”这项经营许可的出现引发的骚动。你甚至没法给这项许可的出现定义一个大与小的意义,因为不论是“十四年游戏主机禁令废除”还是“中国正式有了主机游戏市场”,好像都是件了不得的事情。
当时正是E3结束后两个来月,Gamescom召开之际,索尼与微软的口水仗打得最凶的时候,傻子都看得出来,要进来念经的绝对不是PS3和Xbox 360这两个老和尚,而是PS4和Xbox One这两个小白脸,这后二者年轻气盛,话题性自然也大得多。
不过对中国玩家来说,话题却并不是当时炒得火热的“分辨率门”或者“二手门”,而是“锁区吗?”“多少钱?”这些看起来有点傻却显得无比现实的东西。因为人吃过一次亏,往往都会变得现实起来。
上一次有“行货主机”这个东西的时候,主角PS2并不是以“游戏主机”的名义进入的,而是“电脑娱乐系统”,它的结局自然不用多说,在可破解并且不锁区的港版台版价格一路走低的大环境下,代号50009的国行几乎无人问津,江湖传闻称国行PS2的破解是索尼有意泄露技术文件所致,目的则是清理积压的库存,真假暂且不谈,倒是恐怕可以从侧面印证国行PS2的惨败。
所以当百视通宣布与微软合作将Xbox One引入国内,索尼中国则与东方明珠集团携手时,对那段历史有所了解的业内人士和老玩家,脑子里首先闪过的肯定是先被冲死在沙滩上的PS2的死因:锁区和价格。
相比PS4在全球范围内的强势,以及索尼这个品牌在偏向日系的国内主机玩家群体里的声誉,索尼却不是最先在中国发声的。从去年末开始,Xbox One国行的种种情报就通过内外渠道传播出来,价格从3999到今年7月初传出的3499送3个游戏,锁区的消息更是锁、单向锁、双向锁三种说法齐了。玩家的理想是原汁原味,但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却绝对是骨感的,这句话,用在中国游戏产业身上,几乎从未失手过。
http://s14/mw690/001kUFyagy6L0IDo4RDbdOne国行面面观" TITLE="历史总是惊人相似——Xbox( 在微软官方的新闻稿里,这张几位高管的合影照片的图片文件名是“HERO IMAGE2”,不知道是否是自信心的一种体现)
猪队友
微软与百视通在CJ前一天举行的发布会的内容已经被媒体复述过太多次,有趣的是,在发布会结束之后,所有人头顶上的问号似乎比发布会开始之前更多了——这好像还真的是微软的风格呢。一场PR灾难,正在我们眼皮底下上演。
所谓PR,即Public Relationship,放到国内的环境下说的就是媒介发布官方消息那一套,所谓PR灾难……大概就是这几天围绕国行Xbox One的种种疑云了。
首先,为了售价3699元的普通版究竟带不带Kinect这件事,玩家、京东、微信、媒体和官方上演了一场罗生门式的猫捉老鼠游戏,现场的普通版图示语焉不详,玩家与媒体对现场工作人员的询问又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京东则两次修改预定链接的配图和商品信息,最后索性下架了事,直到官方的预购页面明确标明3699的普通版并不含Kinect才算了结;第二,对玩家极为关心的锁区问题并未在发布会上正面答复,如果说这个涉及种种流程的问题在发布会这样的公开场合不便直言的话倒也算可以理解,但台下几位高管和工作人员各执一词遮遮掩掩的做法不免让人不爽,有好事玩家跑去和客服沟通,得到的回答是可以“运行”非国行游戏,现场又有参展的国产开发商称非国行游戏可以运行但不能下载包括首日补丁在内的更新,也就无从谈起联机对战了,最后直到微软中国Xbox部门主管谢恩伟和微软Xbox部门的首席市场策略官Yusuf Mehdi明确表示国行主机只能运行国内市场发行的游戏这才作罢,先不论玩家对双向锁区这个结果的失望,这种口径不一是不是说明在微软和百视通内部,信息的普及和沟通也存在着问题呢?
百视通官方新闻稿的槽点更是多到数不清,例如这句:
“上市之后, Xbox One的游戏将进一步扩展,其中包括:《日落过载》以及光环游戏系列英雄故事的完结版《光环:士官长收藏版》,传奇角色Master Chief将首次出现在游戏主机上。”
嗯?哪里不对?我们来看看Xbox官方的英文原稿:
“Beyond launch, the Xbox One games portfolio will continue to grow with titles like Sunset Overdrive and Halo: The Master Chief Collection, which will bring the complete story of Halo’s legendary hero, the Master Chief, to life on one console for the very first time.”
这句话其实是这样的:“上市之后,Xbox One的游戏阵容将进一步壮大,包括《日落过载》以及《光环:士官长收藏版》,后者将把“光环”系列传奇英雄人物士官长的故事完整地在一台主机上全景呈现。”
过了四级的大学生都不会翻成这样。对微软这种级别的公司,对Xbox One这种级别的产品来说,这种级别的PR质量,至少对我个人来说,我会怀疑未来百视通的宣传能力和对Xbox One的媒体支持能力。
第二个PS2?
行货PS2的“死因”是价格劣势、游戏缺乏和锁区这几个综合因素的结果,而这一切,似乎又可以在国行Xbox One身上看到……
3699不含Kinect与4299含Kinect“首发版”的售价,相比其399美元(合人民币2464元)和499美元(合人民币3082元)的原价,差价高得惊人,比PS2行货1988元与当时水货1500元的价差还要多出一倍以上,如果说当时普通玩家购买水货的渠道还不够顺畅的话,在电子商务已经发达起来的今天,这种价格上的巨大差异本身就是对竞争力的自杀。
http://s11/mw690/001kUFyagy6L0IIGa7w6aOne国行面面观" TITLE="历史总是惊人相似——Xbox(3699 vs 399$,你如何选择?另外4299的首发版中,宣传的4个游戏如今已经只剩2个)
百视通在发布会上展出的游戏阵容倒是不少,首发游戏中Xbox One全球发售时就上市了的《极限竞速5》《明星高尔夫》等赫然在列,大作《泰坦降临》也第一次公布了简体中文预告片,育碧还宣布把《刺客信条:大革命》《看门狗》在内的全系列新作引入国内,听起来很好?
但是,你为什么会真的认为《刺客信条》《看门狗》等等能毫发无伤或者动动小手脚就能顺利上市?一台游戏主机的核心竞争力永远是游戏阵容,如果在双向锁区的前提下,国行Xbox One不能稳定地通过进口游戏审查渠道将世界范围内的大作带到国内,单纯依靠“自主研发”是没有任何竞争力的,而回顾过去10年国内单机游戏的引进史,我们很难对主机游戏的正版引进感到乐观。刚刚公布时4299元首发版标明的附送游戏有《极限竞速5:年度版》《Kinect运动大会》《明星高尔夫》和《无冬》,而一天之后,《极限竞速5:年度版》和《Kinect运动大会》已经从预购页面上消失,微软和百视通方面至今没有对这一变化做出解释。
http://s8/mw690/001kUFyagy6L0IKnDoja7One国行面面观" TITLE="历史总是惊人相似——Xbox小插曲:传闻《光环:士官长合集》的发布会CG差点因为“暴力因素”没有通过审核
索大好?
首先,这里要明确一件事情,听起来很荒谬,但在国内,负责Xbox One和PS4引进业务的两家公司,实际上可以说是在一块牌子下办公的。与微软合作引进Xbox One的百视通原隶属于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前身为SMG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俗称“小文广”),而与索尼中国合资成立的东方明珠索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引入PS4,其母公司则是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大文广”),作为上海国资委广电领域改革的一部分,“大小文广”已经在今年年初正式合并为上海文广集团,所谓水火不容的索索和软软,到头来还是要在同一个屋檐下,很荒谬,不是吗?
Xbox One的进入更像是一种试水,在X1全球范围内被PS4压制的大局面下,微软需要尽快开放更多市场,将销售规模提上去弥补销量上的差距,而索尼在整个集团赤字的大背景下,或许缺乏一种先发制人的魄力,既然两家归同一套班子管理,让Xbox One先进来探探风头倒也不失为一种选择。索尼至今没有透露关于PS4入华的时间表,若是Xbox One出师不利,PS4行货就此不了了之也并非没有可能,在同一个主管单位之下,很难让人相信PS4的定价、锁区和游戏引进策略会有本质上的不同。
http://s11/mw690/001kUFyagy6L0IMnUQGeaOne国行面面观" TITLE="历史总是惊人相似——X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