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们才在杂志上做了纪念电脑诞生60周年系列报道之二的文章:犯罪,一个电脑病毒就占领了编辑部里的多数电脑,并且闲庭信步地攻占了4楼的广告部。
于是,整个周二下午编辑部都在和病毒作战,各种杀毒软件都上了阵,杀啊杀,只差保洁阿姨来喷杀虫剂。软件编辑倒不着急,他说:呵呵,不过是一个蠕虫病毒。
说起来,计算机病毒这个词儿还是科幻小说家提出来的:1977年,Thomas·J·Ryan的科幻小说《The
Adolescence of
P-1》中,描写了一种可以在计算机中互相传染的程序Virus(病毒),它控制了7000台计算机,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1986年,小说家的杜撰变成了事实,第一个运行于PC机上的Virus诞生了。它叫Brain,制造者只是想用它来防止别人盗版他们的软件。因此他们还在病毒中留下了自己的联络方式,以便中毒的人可以联系上他们。
可惜,这样善良的病毒少之又少。破坏的欲望与控制的权力是太大的诱惑,总令一些人不断挑战着社会秩序的极限。
1988年,第一个互联网蠕虫病毒(Worm)诞生。当年11月,莫里斯蠕虫(Morris's
Worm)发作,感染了包括美国航空和航天研究院的电脑在内的6000台电脑,经济损失超过9500万美元。
从此,电脑的世界不再宁静。CIH,梅丽莎,欢乐时光,冲击波……病毒总是没完没了。
遗憾的是,我国的电脑防范意识并不强。就连我们这个电脑杂志的编辑部,也有人不装杀毒软件。
我是装了杀毒软件的,但遗憾的是没有及时升级,结果,昨天到今天,都在重装系统,要备份数据寻找驱动程序下载各种应用软件,要回复到以前那般可用的状态,颇费功夫。
应用编辑马上在QQ上提醒大家:
瑞星公司已经免费提供了专杀工具,下载地址
http://it.rising.com.cn/service/technology/RavVikiing.htm
这个是最近闹得凶的病毒的专杀
不过,还是防患于未然最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