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怀让和他的《襄城汝河桃花辞》
(2020-05-17 12:16:04)
王怀让 (1942——2009),河南省济源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当代诗人。1962——1966年就读于河南大学中文系。1967年参加工作,历任中共兰考县委宣传部干部,开封地区文化局创作员,《河南日报》社编辑、文艺处处长、编委,高级编辑,郑州大学特聘教授,河南省文联主席团成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报纸副刊协会会长,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是国务院命名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河南省德艺双馨艺术家。
王怀让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他的一生在诗歌、散文、杂文、报告文学、文艺评论诸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出版有诗集《风雷集》《十月的宣言》《诗为杨皂而作》《神土》《人的雕像》《王怀让诗集》《王怀让诗词选》《王怀让抒情诗300首》《中国人:不跪的人》《王怀让自选集》《1997备忘录》《新三吏》《告非典诗》《史诗》、中英文版诗集《我的中国》,儿童诗集《小孩子和大世界》《王怀让儿童诗集》,杂文集《今夕是何年》,散文集《王怀让散文选集》,报告文学集《太行浩气民族魂》《中国有条红旗渠》等,另有海内外40余部诗集中收编有他的诗作。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王怀让诗文集》八卷,计320万字。他的《王怀让诗选》、长诗《我们光荣的名字:河南人》、《中国人:不跪的人》蝉联第一、二、三届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散文《构思》《少林寺记》获全国报纸副刊一等奖,报告文学《太行浩气民族魂》《王屋山:关于水的报告》获河南省人民政府特别奖。
在诗歌方面,王怀让的成就尤其突出。他的诗歌创作数量巨大,堪称诗坛奇迹。举凡新自由诗、散文诗、民歌体诗、旧体诗词,他都有相当的数量问世,并有40余部诗集出版。他一生发表的诗作有七八千首,而且许多是洋洋数百行、上千行的长诗、“大诗”。他的诗歌代表作“三人”(《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们光荣的名字:河南人》《中国人:不跪的人》)、“三作”(《诗为杨皂而作》《诗为杨皂再作》《诗为杨皂三作》)、“新三吏”(《东方吏》《邳州吏》《綦江吏》)、“新三别”堪称佳品,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曾获得中国报纸优秀作品奖、《人民日报》优秀作品奖、全国图书奖、《诗刊》作品奖、河南新闻奖和省委省政府好新闻特别奖、河南图书奖、晋冀鲁豫图书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20多次。《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一诗,被著名朗诵艺术家殷之光在全国各地朗诵达—千多场次。每一次聆听,全场反映热烈,堪称经典。他的诗歌创作成就,使他成为了第28届斯特鲁卡国际诗歌节最高奖“金杯奖”的最后候选人。
1997年,中国作家协会在北京举办王怀让诗作研讨会,评价王怀让为“人民诗人”。同年,他的诗集《我的中国》被斯特鲁卡国际诗歌节最高奖评委会决定以英文译介欧洲。1996年和
2001年分别出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93年、1995年、1997年分别作为河南省文化代表团和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访问我国台湾地区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美国等国。
有人曾经写文章称王怀让为“大诗人”,并从多个方面说明王怀让的“大”:首先是他诗歌创作中体现出来的大境界、大风采,其次是他对中国传统美学大旗的坚守,第三是他的许多作品主题宏大,第四是他的作品数量巨大。这些是符合王怀让创作实际的。
王怀让是一位史诗意识强烈的诗人,他的诗作因其鲜明的人民性和时代感而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他在诗歌创作中主张把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改革开放的现代意识结合起来,营构一种既植根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又遨游于广阔的理想天空的今天诗风。
他的诗因其抒情主人公总是劳动者及其劳动与创造,因其劳动的节奏与劳动的韵律,所以能够在劳动者当中不胫而走,许多篇章成为节日、集会、课堂的朗诵保留节目。他的诗也因其对和平、环境、进步、发展等人类命运的热切关注,而显示出深邃、宏阔且天然天成的中国气派。他的民歌体诗作《我是公社新一辈》和抒情诗《泡桐歌》曾分别被收入小学课本和大学教材。
王怀让影响最大的是他的政治抒情诗。他是以政治抒情诗人的形象走进读者的视野,并在当今中国诗坛占有一席之地的。他的诗直追马雅可夫斯基、郭小川、贺敬之的诗风。他是继郭小川、贺敬之之后中国又一位优秀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他的创作体现了政治抒情诗在新时代、新阶段的新风采和新高度。他的很多作品反映的是大题材,描写的是大事件,体现的是大主题。袓国、人民、时代,永远在他的诗行中回响,永远是他诗歌的主旋律。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清晰触摸到历史前进的足迹、社会进步的脚印。贺敬之称赞他是“人民诗人”,他也以“人民诗人”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正像他在《诗与人民》一诗中写的:“诗是我的介绍信,/把我介绍给人民,/我是人民的邮递员,/我向党邮递民心。”
王怀让的诗歌创作深深根植于中国诗歌传统,始终坚守现实主义的大旗。但他并不食古不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现代派诗歌的表现技巧。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他不断探索,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作道路。他的诗,既有鲜活变化的一面,更有着永远不变的内核,那就是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在王怀让众多的诗作中,有一首是专门为襄城县汝河桃花节而作的,题目是《襄城汝河桃花辞》,又名《百花辞》。他在诗中写道:
襄城桃花三月雪,汝河十里桃花节。
桃花节日桃花会,万树桃花尽芳菲。
桃花结队走过来,任我检阅花风采。
云蒸霞蔚花派头,花红花白各风流。
花白白到天之涯,花入云海燃为霞。
花红红到地之尽,人面桃花皆红润。
老人一笑花绽放,夕阳红得花一样。
晚年日子花样红,笑容融在花丛中。
孩子一笑花含苞,如花似玉正年少。
人像桃花花像人,人与桃花都似锦。
男人伸手尽花意,捧出一个花世纪。
男人胸前要戴花,无花女人不嫁他。
女人浑身花盛开,代表一个花时代。
女人头上要戴花,无花男人不娶她。
花时代啊花世纪,处处都有花消息。
花世纪啊花时代,时时都有花信来。
看我伏牛山如花,如花伏牛多变化。
昔日不毛不花地,如今春风花四季。
看我颍汝水如花,如花颍汝映朝霞。
河面舟船花样稠,桃花喜载大丰收。
我有紫云书院花,书院书香香如花。
游人于此采朵花,笔下文章妙生花。
我有乾明寺院花,寺院月色明如花。
游人于此燃香花,脚下前程锦上花。
我有文庙明代花,花娇开在阳光下。
文化本是花一朵,此花愈久愈可嘉。
我有古城汉时花,花骄不怕风雨打。
文明本是花一簇,此花愈久愈潇洒。
汉时花红叶又绿,花根深深深几许。
千年花朵开到今,天新地新花色新。
大地布开桃花阵,桃花十里气象新。
十里一派花色明,十里一路花信风。
一路花香传得远,花香大地花香天。
花香传到天之外,天外游客踏花来。
陶潜踏花一个梦,桃花源里人朦胧。
李白踏花一路诗,桃花潭水深千尺。
桃花芬芳孔尚任,一出桃花传古今。
桃花芬芳曹雪芹,一曲桃花唱心音。
当代诗人踏花至,爱花最数贺敬之。
南方桃花北方雪,春花秋月唱不绝。
当代歌手花林内,唱花最是蒋大为。
在那桃花一开口,万朵桃花皆点头。
花照画家画精彩,花照诗人奇境来。
花照白天阳光香,花照夜晚月芬芳。
花明中国黑眼睛,花明外国蓝眼睛。
花明五洲和四海,五洲四海花同开。
汝河是个花世界,襄城是个花世界。
中国是个花世界,世界是个花世界。
花世界啊世界花,花是和平香万家。
地球村里花盛开,花开千秋与万代。
襄城汝河桃花节是襄城县以桃花为主要观赏内容的盛大节日,一般在每年的3月中旬或下旬举行。2001年,襄城县举办了首届襄城汝河桃花节。3月26日上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河南省、许昌市电视台记者云集盛会,报道了节日盛况。全国楹联协会主席马萧萧、书法家赵抱衡、著名诗人王怀让等应邀参加节庆活动。马萧萧、赵抱衡分别题词、题字,为节日留下墨宝。王怀让即兴写下了著名的《襄城汝河桃花辞》,因在整整一百句的诗歌中,每一句都嵌入了“花”字,因此诗名又为《百花辞》。
创作这首诗两年多后,王怀让为襄城县诗人聂清杰诗集《情结》作序。在序中,他也讲到了此诗的写作背景。他在序中写道:“公元2001年的春天,襄城汝河岸畔的桃花们聚会,过她们自己的节日。这就是首届襄城汝河桃花节。我应邀和桃花们一起过节。穿行在无边无垠的粉红里,让人眼迷心动,遂有《百花辞》出手。”
在这首长达一百句的诗作中,诗人从眼前汝河两岸灿烂盛开的桃花入题,在对这些眼迷心动的桃花予以赞美的同时,展开丰富的想象,分别对襄城县境内的伏牛山、颍汝水等自然景观,紫云书院、乾明寺、文庙、古城等名胜古迹,以及襄城文化大加赞扬。同时诗人以桃花为主线,进而再现了古代著名诗人陶渊明、李白,戏剧家孔尚任,文学家曹雪芹,以及当代著名诗人贺敬之、歌唱家蒋大为等对桃花的描写和歌颂。诗的最后以汝河、襄城进而延伸到中国、世界,指出“花是和平香万家”,升华了诗歌的主题。该诗主题鲜明,气势宏大,语言清新自然,读起来朗朗上口,体现了诗人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和高超的诗歌创作水平。
对于汝河,王怀让是有深厚感情的。他曾动情地说:“汝水的汝其实是乳汁的乳,它的乳汁哺育了河洛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血肉和脊骨。”对于襄城汝河的桃花,他更是赞美有加。他在《情结》诗序中写道
王怀让走了,已经走了十多年了。今天,我们吟诵他的《襄城汝河桃花辞》,定会情不自禁的莫名激动和扼腕叹息。诗人对桃花、汝水、襄城寄予了深情厚爱,这种深情厚爱伴随着诗中精彩的诗句,将永远回响在襄城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