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襄城故事”,让“千年古县”更出彩
(2018-03-08 10:19:36)
标签:
文化 |
讲好“襄城故事”,让“千年古县”更出彩
(代序)
襄城县位于河南省中部,伏牛山脉东端,黄淮平原西缘。境内有山脉、岗地、平原、河流4种地貌类型。山水相接,平原开阔,河流交织其间,是其显著的地理地貌特征。优越的地理地貌形成了优美的地理景观,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灵山秀水”名副其实。
襄城又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从所处地理区位看,她位于古代中原文明核心区域内,是远古中华文明文化圈的一部分。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有先民在这里休养生息。上古时,黄帝部落活动于此。《庄子》载,黄帝与方明等七位圣贤,迷途于襄城之野,问道于牧马小童。首山脚下乾明寺前的明代砖雕照壁,上面的“黄帝采铜图 ”和“七圣迷径图”,印证了黄帝在首山活动的历史记载。
从史籍中关于襄城正式作为一个行政实体的历史看,一般旧史书、旧地方志书和古代地理总志之书,都认为襄城春秋时名“氾”,称“氾邑”。公元前636年,周襄王避叔带难居此地。公元前540年,楚灵王在“氾”西北隅筑新城,因周襄王曾居此地,故取名“襄城”。这是最早出现的襄城地名。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襄城设县。之后,除王莽新朝时期(9—23)短暂将“襄城”改为“相城”外,“襄城”历代名称不变,一直沿用至今。 因此,从春秋“氾邑”之称算起,襄城有名称记载的历史距今已近3000年。从周襄王在此避难居住算起,距今已有2654年。从楚灵王在此筑城、始名“襄城”算起,距今已有2558年。从秦设“襄城县”算起,距今已有2239年。因此,“千年古县”名不虚传。
襄城又是一座人文之都。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在政治、经济、文学、教育、医学等方面的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襄城县具有鲜明的乡土文化,其中烟草文化尤为引人注目。1958年8月7日,毛泽东主席莅临襄城烟区视察,赞誉“你们这里成了烟叶王国了”。2008年5月27日,襄城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烟草文化之乡”,并批准成立了“中国烟草文化研究基地”。
近年来,襄城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对县域内地理景观进行了保护性开发。截止目前,紫云山风景区提档升级、毛主席视察纪念馆建造、百宁岗五岳庙扩建、汝水虹桥修复、古城公园建设、明清古街修复一期等项目工程先后完成;北汝河国家湿地公园、首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建设工程正在进行,进展顺利。至此,全县基本形成了以紫云山、首山、百宁岗、汝河、古城等为中心的风景名胜区域。
文化和经济,历来是一个地方繁荣发展并驾齐驱的“两架马车”。近年来,襄城县在对地理景观进行保护性开发的同时,高度重视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整理和宣传工作,把其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源泉。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乡土文化,围绕打造“文化山水”旅游品牌,拉长文化旅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了以文化为依托的旅游重点,增强了旅游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组织专门人员编辑出版反映襄城历史风貌的文化丛书,把襄城的历史沿革、古迹遗存、有过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记载下来,并把其作为塑造襄城形象、提升襄城文化号召力和形象传播力的重点工程宣传出去、推介出去,在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的同时,充分展示了襄城的文化亮点,增加了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升了襄城的文化品位,为打造文化名县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的襄城县,文化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成为了地方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文化和经济相辅相成,形成了齐头并进、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文化旅游业是最为环保的绿色产业、最有效益的优势产业、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去年以来,襄城县围绕打造“千年古县、人文之都、灵山秀水、诗意襄城”旅游品牌形象,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创意”的理念,紧抓山水资源和文化底蕴优势,打造襄城特色旅游。为了留住历史记忆,恢复首山秀美风姿,县委、县政府决定对首山进行修复绿化,除了在环山路两侧和山体大面积种植油菜花之外,还计划在2018年春天举办首届“首山油菜花旅游文化节”,以全面提高襄城县的对外形象,有效扩大襄城县的知名度。
首山油菜花旅游文化节紧扣“千年古县、人文之都、灵山秀水、诗意襄城”这一主题,在着力对首山进行修复绿化、文峰塔复建、民俗村及北姚村提升建设的同时,广泛开展“灵山秀水、诗意襄城”文学作品征文、摄影大赛开展、风筝文化节、好声音大赛、非遗展演以及美食文化节、环首山全民马拉松赛等活动。活动本着“全民参与”的原则,充分挖掘襄城特色,体现襄城风貌,有效展示出首山及襄城的秀美与内涵。
“灵山秀水、诗意襄城”文学作品征文自开展以来,得到了县内外文学爱好者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共收到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550篇。活动过程中,参赛作者深入生活,发掘典型,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紧紧围绕征文主题,描绘出了襄城县秀美的山水风光,反映了襄城县厚重的文化内涵,讲好了“襄城故事”,让“千年古县”更具诗意、更加出彩。
征文活动结束后,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县作协会同有关专家组成评委会,对征集到的作品进行了评比,评选出一、二、三等及优秀奖58篇,同时将这些优秀作品和没有获奖但同样优秀的作品43篇共101篇收录编辑成《灵山秀水•诗意襄城》一书,作为一本宣传襄城的文学读本,供县内外广大群众阅读和欣赏。
盛世星光,点亮梦想。这次征文活动虽然是此次文化节的一个环节,但它犹如一点星光,可以点亮襄城人奋斗的梦想。我们相信,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文学作品,全县广大人民群众一定会受到熏陶感染,获得教育启迪,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爱襄城、爱家乡的思想意识。同时,这些作品一定会有效提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营造出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为实现富饶、美丽、文明、和谐的襄城梦做出积极贡献。
2018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