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粗”的教训
(2023-03-02 21:50:47)
标签:
细说逸闻 |
分类: 履痕青苔 |
县五中读书那回,洗澡的记忆也颇为深刻。学校在半山岭上,供水困难。洗澡用水,就从一口人工开挖的方塘里放水。水泥池子的烧水锅炉安置在塘岸坡下,供水定时定量发放“澡票”。定时,是在晚餐后的大概一个小时内,定量则每人一票一桶,票怎么发放,女生的我等不知道,我等男生没有一天一票,大概两周还是一个月才几张而已,如今已记不太清楚了。
放水的师傅先是食堂厨工班的曾师傅。曾师傅个子矮,背罗锅,背后别人则叫他“曾驼子”。他似乎是厨头,腰间一串钥匙,食堂厨房的好多地方由他开门。我后来放电影,学校好几次做东,到食堂用餐,无论正餐夜宵,都是曾师傅出面招待。尽管我是从学校出去没几年,这时候,他一样挺认真客气地在我的姓后,加了“师傅”的称谓。
还是回到澡堂的事吧。过不久,曾师傅之后,换了学校所在镇上的一位成年男人,瘦悍,高个,双眼皮,大眼圆睁。他的名字居然叫张美文,那时好长一段时间,我在心里无来由地对这个名字腻歪而别扭,什么名字不好叫,你一个男子汉,“文”倒正常,先王尧舜禹汤文武就有其中一位,我的叔叔辈分里,老师里也多有这字,同学里甚至比比皆是,什么“志文”“功文”“德文”“宝文”等等等等。可他偏偏来个什么“美”组合?他的儿子是同年级邻班的,我们在课间,于露外的水泥台上,常常对打几板乒乓球。这时候,我又马上会无来由地引发疑问,心里嘀咕,你老牙(老爸)叫什么名字不好,为何要叫什么“张美文”呢?
尤其令我颇为难堪的是那回打水。尽管排着一条长长的队,挤一起的都是心急火燎的青葱男孩女孩,性子火旺,可偏偏龙头出水不急,细细的一条,男孩子把着话儿撒尿,一线飚出,比那都要急要粗。一等,特别让人心急。可张师傅一点都不急,尽可心安理得地坐着旁边,认真看管着队伍和水龙头。我或许等得上火,或许被旁边的人撞了,记不清是什么缘故,居然到了面前的时候,嘴里蹦出一句“娘卖麻痹”的脏口痞话。平心而论,我虽然心底有对他凭空成为“校工”的疑惑:你儿子不过跟我们一样做学生,可你干农活好好的,怎么就突然成了可以管我们的呢?但怎么也未曾生出敢于面骂成年人的恶意。只是因为,乡里生,乡里长,有事没事,平时就这么挂在嘴里的,随时可以吐出。
然而,他立时反应挺大,站起身,认真地跟我纠缠起来,先是抓了我的衣领还是手?如今的记忆已经完全模糊:衣领应该不好抓的,那时的穿着,多半粗布领口松散;手大概是最方便的,细小干瘦而容易把握。即便是抓住我的手,应该也没有多大的暴烈程度,不至于弄到疼痛不可忍受。接着的厉声追问,“你读的什么书,哪个班,哪个老师教你,骂人,骂痞话……”锤子一般,一下又一下的捶击我的脆弱的心灵。后来怎么收场了结这事的,时光流逝,我再也无方法还原当时的情景了,记忆已然模糊,痕迹难清晰。
但当时却是极大的震撼了我,令我汗颜,心底里生生地烙下一道“痞话不可随口说”的伤疤。
后来,走出校门,返乡;从乡下走出,融入都市。职业偏偏端着“舌耕”所谓“为人师表”的饭碗。几十年的生涯里,自然遭遇到不少不平和委屈,需要宣泄和排遣,甚至难以抑制的愤懑,仍基本能做到无论普通话的“国骂”,或者老家方言俚语的“乡骂”。我大体检讨了一下,自忖大概未曾有过“爆粗”,往拔高处说,守住了装潢门面的所谓“斯文”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