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2022-11-11 16:11:12)分类: 品味生活 |
昨天听了俞敏洪和蔡崇达、董宇辉和蔡崇达的访谈,这个我没听过名字的作家的交流,让我多次落泪。
故乡、乡土、人情,久远而悠长。但似乎与自己那么疏离。想起带孩子走过的父亲的故乡,找到了我在群山之巅的根,才知道父亲生命中的恝性的来源。找到了公公的故乡,南面的太行山,让我知道了公公的坚强的信仰的依托。那么,我的故乡在哪里?少时随父母四处迁陡带来的随遇而安,哪里有父母哪里就是故乡。按居住时间最长,就是北京和鸡西了。北京就不用说了,我属于这里。但我的心,却有很大一部分空间是属于鸡西那片土地。
鸡西是我当下有限的生涯记忆中最美的地方。这个位于我国东北边境的小城市,大自然赋予他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秀丽的自然风光,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真爽热情的人民。那里有涛声伴我入眠的穆棱河,有延绵不断的种着玉米的缓坡丘陵,有高低地伏的落满灌木的属于完达山余脉的矮山。最让我喜爱的是那些低低的挂在蓝色天空上的变幻莫测的大朵大朵的白云,还有每天清晨把初生的阳光给上学路上的我披上一层金辉的大红太阳,有浓浓黑土地上产出的喷香的大米,还有当年嗯不下肚的玉米高梁,还有雨季过后,在农田和河里浸泡的幸福的老牛。
这些年,走遍了国内国外的山山水水,故乡的风景,不输于同样位于北纬40度的瑞士,但旅游的名气和热闹劲却远不如那些地方。曾经让我骄傲的工业、农业和矿产资源,也都在低迷的经济中,以及生育降低和人口外流中显得那么萧条。资源依旧,优势全无。与南方城市相比,没有资源的,靠机制和勤奋,成了有希望的地方。而故乡那种老大哥的的落寞,是因为太“有”了,形成了“以公家为家,能往家拿就什么就拿什么”的恶性循环,反而失去和动力和希望。
前一篇:面对真理只有两个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