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前,很多人还对中国股市不屑一顾,认为那是投机者的行当。几个月前,那些不屑股市的人,一股脑儿扎进了股市,不能自拔,还捶胸顿足,痛心疾首,说自己看走了眼,放走了财神,对曾经被嘲笑过的“投机者”佩服得五体投地,把人家当大师、当大爷、当神人,言听计从,指哪到哪,全然没了自己的脑袋。
股市是个好东西,是个让人癫狂的地方。回想中国的股市,有辉煌,有惨淡,也有激荡。在这里,人性的贪婪、恬淡,尽显无余。不论是谦谦君子,还是窈窕淑女,也不论是满腹经纶,还是目不识丁,凡是走进了股市的人,无一不是孔方兄的子民,无一不是Money的“奴仆”。
股市其实就是最真实的心理学操场。股市就是心理学。研究股市就得研究心理学。不懂心理学就别在这块儿地方混日子。在中国如果不学心理学就别玩股市。
2006年股市从1000多点起步,一口气走到3000点,很多人觉得这是个高位,不敢再追了,总觉得那是个套子,是个枷锁。因为他们被套怕了,形成了惯性思维,熊市思维,于是他们选择了离开。然而,股市却像西班牙斗牛一般,冲个不停,什么加息,什么上调准备金等等,都算个屁。于是3000点被牛踩在了脚下,冲上了5000点、6000点。股市财富效应极度放大,那些每天被股市吹得钱袋子鼓鼓的“富翁”们,活生生给周围的人做出了先富带动后富的表率。于是千千万万的人背着千千万万的金钱冲了进来,但进来后却像老鼠进了蜜罐子,走不了了。6000点真的就成为他们的套子了。
有人说6000点不该是最后的高点。这话没错,从长远来说,中国股市远不止6000点,但此6000非彼6000,两码事。中国股市总有一天会上10000点,但不是现在,现在没这个可能,因为人们只是想想而已,谁都不想登上这个万点大关。那是遥远的事。在一个谁都想卸了包袱走人的股市里,怎么会是“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呢?如果用温水煮青蛙的办法,先拿下5000点,在拿下4000点、3000点,也不是奇怪的事。这就是股市,这就是股市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