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上合峰会应该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对于成员国、观察员国来说都很重要。它总结了过去,筹划了未来,可以说是一次继往开来的峰会。对上合组织而言,本次峰会可堪称是当年红军的“遵义会议”。
然而,对上合组织曾经钟情有加的印度,这次却只派了能源部长参加,这是耐人寻味的。在这个横跨欧亚的新型组织里,包括成员国、观察员国在内的国家就数中俄印最有实力,这三国应该是上合组织的中坚力量。上世纪末,俄罗斯就有人提出要构建中俄印三角轴心,只是当时中国还力量不够,又对美国抱有幻想,对俄罗斯的提议不太上心,以致中俄印三角轴心被冷落一旁。最近两年,俄罗斯又有人重提这一设想,应该说只要三国决意要结成三国联盟,从各方面来看都是可行的。普京总统就很热心这件事,从他多次讲话中不断强调安全合作以及国防合作就可看出端倪。
对中国而言,现在还不是公开进行军事联盟之类事情的时候。一是不能因为这件事让美欧国家有过激反应,毕竟经济发展是中国的头等大事;二是中国的战略目前还是“韬光养晦”,不做挑头的事,免得被人家枪打出头鸟;三是中国对印度的去向没有把握,中印互信还没有达到中俄互信的水平。所以,尽管上合组织内部有这样的呼声,中国仍然采取冷处理办法,并不急于表态。当然,没有公开表态,没有大张旗鼓地采取措施开展那方面的工作,并不表明不可以进行那方面的探索与试验。中俄两国以打击恐怖活动为内容的军事合作已日渐成熟,一次比一次规模大。合作的结果不但增强了中俄两国的自信,震慑了恐怖分子,也引起西方特别是美国的不快。所以,只做不说,多做少说也是中国人的“韬光养晦”策略。
只在自己认为合适的领域开展合作,甚至在某些方面只做不说,这是非常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看一看印度的动作就知道中国的做法是多么的英明。吃了美国甜头的印度,为了不引起美国的不快,本来是政府首脑参加的峰会,却只派了一个能源部长参加,规格降了,或许意味着合作层次也降了。对中国而言,其下一步的去向仍是值得关注的。
从历史上看,印度其实并不是一个没有个性、不讲原则的国家,它有自己的雄心壮志。或许目前为了发展经济的需要,以致不得不“人穷志短”了。当然,这样做的结果是让美国高兴了一回,同时,也让中国看清了印度战略家们的“人穷志短”和“龌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