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两个“暴热”看“网络暴民”的虚伪性

(2006-06-10 10:09:15)
    这几年,报考公务员的人挤破了头,成为通过考试竞争最激烈、最难通过的“考场”,有的岗位报考人数甚至超过了录取人数的几百、上千倍。其热度真是“灼”人。试举一例:据人事部统计,2006年全国大约有36.5万人参加了公务员考试,比上年增加47%,北京市参加考试的人数达5.6万。10282个岗位平均每个有35人竞争,个别岗位竞争者超过2000人。这样的竞争态势可用“惨烈”来形容,其难度已远超过高考和考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肯定不是一个正常现象。公务员的职位有限,如此畸形的竞争,将使大批失败者的心里蒙上巨大的阴影。
    正是那些大批的失败者,因为无处撒气,一窝蜂地扎向网络,把网络当作“施暴”的对象,有谁讲一些有关公务员的话题,特别是正面的话,他们便暴躁地像群恶魔,恨不能通过网络的电磁信号射杀了对方。如此异常和出格,全因“惨烈”的竞争所致。
  时下,一面是报考公务员的场面火热得有些“惨烈”,一面是网络中谩骂公务员的话如山洪下泄。一些网民借着贪官污吏的名儿,把所有的公务员骂了个遍。似乎昨天还热切向往的公务员,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明朝的袁崇焕。在这些人当中,除了那些看不惯贪污腐化行为的人之外,更多的是一些被激烈竞争淘汰了的劣者。他们没有能力竞争成功,也不愿接受失败的命运,有谁挑动他们的神经,这些人便会像马蜂一样扑将过去,不把你叮死誓不罢休。即便没人挑动其神经,他们也会时不时借机发泄一下,满嘴的胡言乱语,骂个不停。这正像一个蹲厕的瘪三,百无聊赖,在厕所的壁上写下骂人的话,借助上下的同时宣泄,疏解内心的不满。所以,有人说网络文化就是一种“厕所文化”,什么脏的臭的都齐备了。看来,“厕所文化”的缔造者正是那些不停衰叫的“网络暴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烟雨蒙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